相关习题
 0  66026  66034  66040  66044  66050  66052  66056  66062  66064  66070  66076  66080  66082  66086  66092  66094  66100  66104  66106  66110  66112  66116  66118  66120  66121  66122  66124  66125  66126  66128  66130  66134  66136  66140  66142  66146  66152  66154  66160  66164  66166  66170  66176  66182  66184  66190  66194  66196  66202  66206  66212  66220  211419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课本中有一幅画(如图),其中的内容是一只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子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具备的性质是( )
A.绝热
B.透气
C.透水
D.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
A.真空包装
B.充入氧气
C.放入一小包铁粉
D.放入一小包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②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二氧化碳;
③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④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沼气是当今农村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
(1)沼气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生物能→    →热能或光能;
(2)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沼气略带臭味,臭味可能来自    等气体;
(3)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经过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的量、反应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______.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______.
(3)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3)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中和反应   
(3)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4)用盐酸除去铁锈    ,该反应中的溶液由    色变成了    色.
下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用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填空:

物质类别:①    ,②   
变化类型:③   
物质名称:④    ,⑤   
(注:④、⑤两空所填的物质之间不必存在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0年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产生______现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