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为了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是否有影响,小伟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
①在1个新鲜馒头中切出等大的6小块,并暴露在空气中2小时;
②取3个相同的透明保鲜袋,分别标记为甲、乙、丙,每个保鲜袋放入2块小馒头;
③用适量水喷湿甲袋、乙袋的馒头,将3个袋口分别扎紧;
④将甲、丙置于室内避光处,将乙放入冰箱保鲜室;⑤每天观察记录.请分析:
(1)在进行探究之前,小伟作出的假设是: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影响.
(2)该探究活动共有2个变量.选取同一个馒头、切取大小相同的方块、使用相
同保鲜袋等措施的目的是:确保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
(3)用于探究湿度影响霉菌生长的是甲袋和丙袋.
(4)步骤①将馒头暴露在空气中是为了让馒头接触到霉菌.
(5)步骤④将甲、丙置于室内常温下是为了与乙袋所处的低温环境进行对照.

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是否有影响,所以作出假设: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影响.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是否有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温度和湿度.
(3)实验中甲和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湿度.
(4)步骤①将馒头暴露在空气中是为了让馒头接触到霉菌.
(5)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故答案为:(1)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影响
(2)2   相同
(3)甲   丙
(4)霉菌
(5)低温   对照

点评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活动的“生命中枢”是[3]脑干.
(3)某人眼球结构完好无损,却看不见东西,其原因可能是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受损.
(4)排球比赛中主攻手接到球后,会迅速将球打到对方场地,从反射类型来看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子女的一些性状与父母相似,主要是因为(  )
A.父母将基因传给子女B.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C.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D.父母把各种性状传给子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示大豆种子结构,其中能压榨出大豆油结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叶片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户”是(  )
A.气孔B.叶脉C.角质层D.保卫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以下是小伟用黄豆发豆芽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黄豆选材的探究.
实验结果显示:陈年霉变种子多数不能萌发,虫噬空缺种子多数不能萌发,当年饱满种子萌发良好.这些情况说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活力的胚.
(2)发豆芽技术的探究.
实验前将选好的黄豆浸泡一天,取出分成三等份,处理如下并观察:
容器编号ABC
处理方法用底部无孔的容器盛放,水浸没种子.用底部有细孔的容器盛放,保持种子湿润,发热时及时淋水降温.用底部有细孔的容器盛放,保持种子湿润,发热时不淋水.
结果观察头两天萌发,随后种子逐渐腐烂.萌发良好,一周左右发豆芽成功.头两天萌发,随后表层以下的种子逐渐腐烂.
①B和C容器内黄豆发热说明种子萌发时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该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②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3)夏天,豆芽易变“老”、腐烂.你想到的保鲜方法是袋装冷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以下为某校同学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具体过程.
①从同一批蚕豆种子中选取20粒,往A、B两个培养皿各放10粒.
②每天向A培养皿加pH为4的“模拟酸雨”,向B培养皿加清水,并观察记录.
③几天后,A培养皿中有两粒蚕豆种子萌发,B培养皿中有两粒蚕豆种子未萌发.
分析并回答问题.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酸雨对生物的生长有影响吗?
(2)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实验组是A,对照组是B.
(3)B培养皿蚕豆种子的发芽率是80%.
(4)这个实验的变量是酸雨,为了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最好保证温度、空气等条件也相同.
(5)通过比较蚕豆种子的发芽率,得出结论:酸雨对生物的生长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含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
(2)食物中含有能量的物质,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被消化,请参照图1中两种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程度的示意曲线,绘出淀粉的消化曲线.
(3)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在小肠处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有小肠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填写序号)⑤④②③①.
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
(5)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需要在氧气的参与下进行.如图2所示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大于/小于)外界气压.
(6)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7)最终,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6.气体交换是指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