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在诗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分生区细胞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D.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伸长区细胞数量的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七年级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控制这一现象的物质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一结构中(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液泡 D.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七年级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地球上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 D.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七年级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一棵大豆和一只麻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的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B.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C.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大豆的种子和麻雀的心脏都是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八年级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分析下列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付小蝗虫那样吞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螫刺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请根据题意问题:

(1)实验1、2、3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行为。

(2)实验4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行为。

(3)实验5说明了由于蟾蜍是两栖动物,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比较

(4)实验6证明了蟾蜍在实验3、4、5中确实建立起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八年级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连线题

将下列动物与它们进行气体交换器官相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八年级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螅的刺细胞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攻击 B.防御 C.捕食 D.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八年级上半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家鸽气囊的作用是( )

A.减轻比重,利于飞行 B.散热降温

C.辅助呼吸,使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 D.以上三点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