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2?宣州区模拟)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分析:此题考查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关系.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区别: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观察法没有.
解答:解:(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
(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选项A、B、C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选项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声波.
故选:D
点评: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2?宣州区模拟)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2?宣州区模拟)一块骨骼肌可以看成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2?宣州区模拟)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髓腔内的骨髓都为红色,这只猪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2?宣州区模拟)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
节律
节律
行为,这是螳螂的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响.
(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夜晚
夜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