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1?常德)一段时间以来,一种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的“毒黄瓜”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欧洲受这种大肠杆菌污染的“毒黄瓜”已致多人染病.截至5月31日由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达到了16人.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引起该病并导致死亡的罪魁祸首,从细胞结构看,它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成形的细胞核

(2)有专家指出:“这种大肠杆菌主要通过食物和染病人、畜的排泄物传播.因此,人们只要严格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就能有效防范这种病菌.”从预防传染病措施上看,专家的这些建议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3)目前,德国的一些医院已开始小范围试用注射单克隆抗体新疗法治疗这种疾病,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人类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免疫是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它属于人体免疫的第
道防线.
(4)相关资料表明,该病的诸多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重症患者会失去肾功能,必须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帮助患者排除体内代谢产生的
水、无机盐、尿酸、尿素等废物
水、无机盐、尿酸、尿素等废物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细菌的结构特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和排尿的意义.
解答: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细菌的基本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少的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排尿的意义是排出体内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条件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引起该病并导致死亡的罪魁祸首,从细胞结构看,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有专家指出:“这种大肠杆菌主要通过食物和染病人、畜的排泄物传播.因此,人们只要严格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就能有效防范这种病菌.”从预防传染病措施上看,专家的这些建议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目前,德国的一些医院已开始小范围试用注射单克隆抗体新疗法治疗这种疾病,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人类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它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4)相关资料表明,该病的诸多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重症患者会失去肾功能,必须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帮助患者排除体内代谢产生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故答案为:(1)成形的细胞核;(2)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免疫    三;(4)水、无机盐、尿酸、尿素等废物
点评:细菌细胞内无出现细胞核,这一知识点常被忽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1?常德)当前,全球性能源危机、温室效应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列人类活动中,哪一项与此要求不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1?常德)用镊子夹住一根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时,不能出现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1?常德)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1?常德)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会导致组织缺氧,严重者还会使人致死.用“亚硝酸盐格里斯试剂比色法”可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下表是某校生物活动小组检测的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里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放置时间(h) 0 6 12 18 24
亚硝酸盐含量 2.5mg/kg 4.5mg/kg 7.5mg/kg 11.0mg/kg 17.5mg/kg请你回答.
(1)由表中可知,剩菜由于盐渍能产生亚硝酸盐,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亚硝酸盐含量
增加
增加

(2)如今,食品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此结果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蔬菜应做到
现吃现做
现吃现做
,尽量避免吃剩菜和不吃隔夜菜.
(3)有人说:“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请你设计一组实验加以验证.
提供条件:同锅炒熟的某种蔬菜;冰箱;钟表等.
实验步骤:
同锅炒熟的某种蔬菜平均分成两等份;
同锅炒熟的某种蔬菜平均分成两等份;

一份放在冰箱中,一份放在常温下,10分钟后同时检测其内亚硝酸盐含量.
一份放在冰箱中,一份放在常温下,10分钟后同时检测其内亚硝酸盐含量.

预期结论:
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