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兔子、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③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把他们分解成为①二氧化碳和②水和无机盐.
(2)在光照下,①和②又可以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为动物所利用.这一过程除上述意义外,还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相对平衡.写出这一过程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目前温室效应与雾霾天气日趋严重,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尘埃粒子含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请你献计献策,说说低碳减排的一些具体措施植树种草、少开车、不焚烧垃圾等(说出一条即可).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3)图中,树和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二氧化碳、树和草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因此②表示水和无机盐、③表示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解答 解:(1)“兔子、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③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把他们分解成为①二氧化碳和②水和无机盐,又回归到无机环境中.
(2)在光照下,①和②又可以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为动物所利用.这一过程除上述意义外,还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相对平衡.这一过程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目前温室效应与雾霾天气日趋严重”,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尘埃粒子含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如植树种草、少开车、不焚烧垃圾等(说出一条即可).
故答案为:(1)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绿色;光合;有机物;碳-氧;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二氧化碳和尘埃粒子;植树种草、少开车、不焚烧垃圾等(意思对就得分)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中数字表示叶片不同结构,分析回答:

(1)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图二中的结构[③]叶肉中进行.
(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植物幼苗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
(3)将图三装置置于阳光下,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经图二中叶片的[⑤]气孔通过[A]蒸腾作用散失出来的.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密切,请完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兴趣小组的学生为了探究玉米种子的萌发,设计完成了以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分组项目

玉米数目(粒)

空气

水分

温度(度)

发芽率(%)
100氧气充足适量1560
100氧气充足适量2595
100氧气充足适量4510
(1)此次探究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乙组.
(2)种子萌发主要是种子中的胚结构发育成幼苗,在萌发过程中由种子中的胚乳提供营养.
(3)种子在萌发的顺序正确的是:cdba(用下面字母表示)
a.胚芽发育成茎叶           b.胚轴伸长
c.种子吸水膨胀             d.胚根发育成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实验课上,李明在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若第一次观察时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第二次观察时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40×,那么,第二次看到的细胞物像的大小和数目比第一次看到的物像(  )
A.变大,减少B.变小,增多C.变大,增多D.变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倡导低碳生活,建立低碳消费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过程中功劳最大的绿色植物是(  )
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原产地栽培地
第一组海拔500米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海拔3000米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d组海拔3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海拔高度(变量)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b组,在第二组中a组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平均值(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D.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骨、关节和肌肉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扬子鳄、金丝猴、白鳍豚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两栖类、哺乳类和爬行类B.哺乳类、哺乳类和爬行类
C.爬行类、哺乳类和鱼类D.爬行类、哺乳类和哺乳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