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肺的通气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p(
0
 
2
)
p(c
0
 
2
)
分别代表02和CO2的分压,后面括号中的数值单位是千帕(kPa),请根据回答:
(1)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实现的.
(2)根据气体分压值的变化,可以判断甲图中的血流方向是
 
,乙图中的血流方向是
 

(3)甲图肺泡中02的分压值,可判断为
 
kPa.
(4)02进入血液后,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
 
结合成
 

(5)CO2进入血液后,大部分以
 
的形式被运输.
分析: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甲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图乙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解答:解:(1)、(2)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与肺泡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了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位置.甲图血液中二氧化碳压力由6.33kPa变为3.33kPa,表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氧气压力由5.33kPa变为13.33kPa,表明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因此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压力(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图甲中血液的流动方向由A→B;
同理,乙图血液中二氧化碳压力由3.33kPa变为6.33kPa,表明二氧化碳扩散到组织细胞内,氧气压力由13.33kPa变为5.33kPa,表明氧气从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中,因此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压力(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图乙中血液的流动方向由D→C.
(3)即肺泡混合气中,氧气所产生的压力.正常PAO2约为20kPa(150mmHg),因此甲图肺泡中02的分压值,可判断为大于13.33kPa,氧气才能扩散到血液中.
(4)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当02进入血液后,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
(5)CO2进入血液后,大部分以 碳的形式被运输.碳酸氢盐,它约占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八,从组织扩散入血的二氧化碳首先溶解于血浆,然后绝大部分经扩散进去红细胞,因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故二氧化碳与水迅速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再解离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故答案为:(1)气体压力差;
(2)A→B;D→C;
(3)大于13.33;
(4)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
(5)碳酸
点评:此题综合性强,难度大,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科学实验时我们应用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实验变量为
温度
温度

(2)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各种下10粒玉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花 盆 温 度 光线
1 25 向阳 湿润
2 5 向阳 湿润你认为这个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温度对玉米发芽的影响
温度对玉米发芽的影响


(3)如图是巴斯德巧妙设计的曲颈瓶实验.A、B两组实验的变量都是
细菌的有无
细菌的有无
;从而证明肉汤的腐败是
来自空气中的细菌
来自空气中的细菌
造成的.
(4)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表.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次/分) 10℃ 281 191 192 187
2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108 398 296甲组和丁组数据有错误,经分析,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你认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的原因是
载玻片上的水温发生了变化
载玻片上的水温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人体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发生明显的变化.为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请据表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甲方案 (1)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烧杯.
(2)用口通过塑料管向石灰水里连续吹气数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方案 (1)将澄清的石灰水均等地倒入两个烧杯,标号①、②.
(2)用口通过塑料管向①号烧杯的石灰水里连续吹气数次.
(3)将塑料管插入②号烧杯的石灰水中,用洗耳球的吹嘴对准管口,然后用手挤压洗耳球,将空气挤入石灰水中数次.
 
(1)上述设计中较为合理的是
 
方案.预测乙方案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号烧杯.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B处的血液中
 
含量增多;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毛细血管时,D处的血液中
 
含量增多.通过这样的气体交换,细胞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你提出的问题是:
 
能影响
 
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3)设计实验:为证明酸雨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A.每天向甲组幼苗喷洒清水,每天向乙组幼苗喷洒“模拟的酸雨”,并观察记录.
B.每天向甲、乙两组幼苗喷洒清水,并观察记录.
C 每天向甲、乙两组幼苗喷洒“模拟酸雨”,并观察记录
(4)实施实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淀粉煮沸成糨糊,冷却后待用;在已加入等量糨糊的2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清水、唾液后,需充分振荡试管;将加入唾液的试管放入37℃水中恒温10分钟,另一支试管置于常温下10分钟;冷却后滴加碘液,检验两支试管内是否变蓝.以上操作中有一步不正确请指出并更正:
 
,原因是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图所示.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潮虫数量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庭院里的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种子播种6天后幼苗出土,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小组的同学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注:横轴表示时间(天);纵轴表示干重(毫克/株)).请你分析回答:
(1)①前6天干重逐渐减少,原因是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通过________消耗了种子中的有机物.
②从第6天开始,干重开始逐渐增加,原因是展开后的幼叶能够________.
(2)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瓶液体中培养(甲中装蒸馏水、乙中装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的植株变化如下表:
植株实验前质量/克实验后质量/克生长情况
92116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91258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①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小明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种子播种6天后幼苗出土,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小组的同学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注:横轴表示时间(天);纵轴表示干重(毫克/株)).请你分析回答:
(1)①前6天干重逐渐减少,原因是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通过______消耗了种子中的有机物.
②从第6天开始,干重开始逐渐增加,原因是展开后的幼叶能够______.
(2)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瓶液体中培养(甲中装蒸馏水、乙中装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的植株变化如下表: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①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小明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
魔方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