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完成普利斯特莱实验大约需要10天.下列描述中,属于范•海尔蒙特实验和普利斯特莱实验中共有的设计是(  )
A.将植物放置在光下B.定时定量给植物浇水
C.将动植物一起培养D.设置多个实验对照组

分析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有时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例证;所以,你不必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你尽可以去大胆的质疑.每一个科学成果都是后人在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质疑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才获得的.

解答 解: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5年后,柳树长到了82千克,而称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约只减少了90克.这证明树木的重量增加来自雨水而非土壤.
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他认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通过实验他认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范•海尔蒙特实验和普利斯特莱实验中共有的设计是将植物放在光下进行实验.
故选:A

点评 平时注意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实验的内容在考试中有时考到,注意掌握,其他科学家的事迹也要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美国诞生,标志者人类在胚胎学上的重大进步.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促使卵细胞与精子在体外实现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形成初级胚胎(在试管中进行),然后再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直至发育成熟并分娩婴儿.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试管婴儿已经生下了自己的孩子.路易斯当过托儿所老师,也做过邮递员,如今是一家船运公司的行政助理.2004年9月,路易斯和丈夫、银行保安韦斯利•姆林德结婚.2006年4月,路易斯通过自然方式怀孕.2007年1月10日,她顺利分娩,生下了一名男孩.
(1)“试管婴儿”的受精场所在试管,所以称“试管婴儿”.受精卵分裂及胚胎初期的生长发育由卵黄提供营养.
(2)“试管婴儿”形成初期胚胎后,需要的发育场所是子宫.
(3)如果一个已婚女性,子宫被切除,能否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后代呢?不能,原因是没有子宫,不能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
(4)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2007年1月10日生下一名男孩.这个男孩是“试管婴儿”吗?为什么?不是,因为自然方式怀孕的,受精场所是输卵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科学家进行的“白鼠生下灰鼠”的细胞核移植实验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  )
A.细胞质B.染色体C.DNAD.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叙述不属于病毒特征的是(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可以独立生活
C.在寄生细胞里繁殖
D.没有细胞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昙花一现B.飞蛾扑火C.雄鸡报晓D.潮涨潮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①将甲、乙两装置(如图1)暗处理两天;
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
③从甲装置中摘取叶片A,从乙装置中摘取叶片B,将叶片A、B进行水浴加热(如图2);
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1)甲、乙两装置中,除了二氧化碳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据此可知,小刚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设计甲、乙两装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
(2)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步骤③,水浴加热装置中装酒精的烧杯是b(选填“a”或“b”),酒精溶解了叶绿素后,绿叶变成了黄白色,这一步叫做酒精脱色.
(4)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只有叶片A(选填“A”或“B”)变蓝色,该结果表明:乙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会影响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每当提到海洋总让人联想起湛蓝的海水、美味的海鲜.海洋是生命的乐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浮游藻类以无机物质为营养,以阳光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浮游动物、鱼、虾、贝以至鲸等所有动物提供食物,自古以来海洋总是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大量的鲜美的海产品.然而,人类却源源不断地向海洋排放污水,引起浮游藻类,甚至浮游动物和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造成一定范围内海水变色现象,这就是赤潮.海水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不同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海水的溶解氧,危及动物生存.藻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因此,海洋赤潮的发生不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
分析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请指出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情况.
(3)经常发生赤潮的海域,鱼体内常积聚有藻类毒素.研究发现,鱼体越大,毒素的浓度越高,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动脉血是指(  )
A.氧的含量比二氧化碳含量多,颜色暗红的血液
B.氧的含量比二氧化碳含量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C.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D.含二氧化碳丰富,颜色暗红的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