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颇见成效.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下降.于是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都是开始有效,以后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越来越差
B.抗生素使用剂量的不当引起的
C.抗生素改变了致病微生物的基因,使它们产生了抗药性
D.抗生素选择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该抗生素的变异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导致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菌.

解答 解:A、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细菌逐渐形成了抗药性,而不是抗生素的质量越来越差,A错误;
B、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细菌逐渐形成了抗药性,而不是抗生素使用剂量的不当引起的人,B错误;
C、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抗生素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C错误;
D、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细菌逐渐形成了抗药性,因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的原因是微生物中能抵抗该抗生素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以下是跟实验有关的一组问题,请按要求回答.

(1)如图1是指纹的一些图片.人的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指纹这种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为了要更清晰的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2)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器材和药品(填对应的数字):②⑤.
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酒精灯  ⑥滴管.
(3)欲使观察到的细胞图象最大,应选用图2中哪个物镜和目镜②③(填对应的数字).
(4)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这表明该同学在装片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要求的操作.请你任选一例指出:是哪些操作不合要求导致出现如此情形?(先说明选择的图片,再说明操作不当之处)甲:盖盖玻片时不规范,导致出现气泡;乙:洋葱鳞片叶表皮未展平,导致出现折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校同学在当地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特殊家庭,第一代的父亲和母亲是近亲结婚,他们一家人的患病情况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第一代 父亲(正常) 母亲(正常)(
 第二代 儿子(白化病) 女儿(先天性聋哑)
 第三代 孙子(正常) 外孙(正常)
(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白化病基因;B表示正常基因,b表示先天性聋哑基因)
(1)由于第一代的近亲结婚,导致后代多人患遗传病,说明近亲结婚产生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增加,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根据表中信息分析白化病,第二代的儿子的基因组成为aa,他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母亲的基因组成为Aa
(3)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先天性聋哑,第二代女儿的基因组成为bb,他父亲的基因组成为Bb,如果她丈夫的基因组成为BB,他儿子患先天性聋哑的可能性为0.
(4)第二代儿子患白化病,第三代孙儿正常,可推算出孙儿母亲(第二代儿子的妻子)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巴斯德在“曲颈瓶”实验中的变量是(  )
A.瓶子的形状B.实验的温度条件
C.细菌的有无D.肉汤中的细菌有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赤眼蜂很小,不能捕食其他昆虫,却能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昆虫的卵上产卵,因此,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  )
A.害虫B.益虫C.既无益又无害D.是农林害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鳙鱼、鲢鱼、草鱼、青鱼被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将青蛙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就会死去,其原因是(  )
A.肺结构简单,皮肤无法辅助呼吸B.体表水分蒸发,体内缺水
C.灰尘或沙土阻滞了呼吸道D.干燥的环境中得不到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如图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1)从6点到10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原因是光照强度不断增强.
(2)从10点左右到13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除了达到光饱和外,还有一个更主要原因是随气温升高,气孔逐渐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15点左右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原因又是光照强度不断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中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