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4183  104191  104197  104201  104207  104209  104213  104219  104221  104227  104233  104237  104239  104243  104249  104251  104257  104261  104263  104267  104269  104273  104275  104277  104278  104279  104281  104282  104283  104285  104287  104291  104293  104297  104299  104303  104309  104311  104317  104321  104323  104327  104333  104339  104341  104347  104351  104353  104359  104363  104369  104377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大多数生物都能繁殖后代D.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科学探究
请根据以下现象和探究实验结果,回答有关问题:
      现象一:繁殖期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现象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此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师生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处于繁殖期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雄性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换用基本相同的三刺鱼,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模型形状、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表:
鱼缸模型雄性三刺鱼的反应
1号形似三刺鱼,腹部灰褐色无攻击行为
2号形似三刺鱼,腹部红色出现攻击行为
3号形似鲳鱼,腹部灰褐色无攻击行为
4号形似鲳鱼,腹部红色出现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那么验证该假设最恰当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
(2)1号和2号、3号和4号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变量都是腹部颜色,这两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同一结论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由上述实验还可得出另一个结论,即鱼体的形状与雄性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1-3、2-4这两组对照实验只有只有鱼体外形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变量都是鱼体外形,但雄性三刺鱼未出现攻击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资料分析
      资料一:蚕农发现,雌雄蛾各自从茧中钻出来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会因寿命短暂而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主要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资料二:有一种鸟叫做白冠雀,就像人有不同人群一样,白冠雀也有很多不同的雀群.不同白冠雀群的鸣叫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白冠雀群A的几个幼雏(a)移到白冠雀群B中去,待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不同于A群而接近于B群;但是如果把鱼a相似的几个白冠幼雏(b)移到黄莺鸟群众生活,它们却始终学不会黄莺的鸣叫.
      请分析回答:
(1)资料一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2)资料二中,a的鸣叫具有B的“方言”特点,这主要是学习行为在起作用;b学不会黄莺的鸣叫,是因为b的图内不具有类似控制黄莺鸣叫的遗传物质.此实验说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逐渐建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图中标号)

(1)小强特别羡慕健美运动员拥有一身强壮有力的肌肉,于是他经常做屈肘运动(如图一所示)来锻炼他的臂部肌肉.小强锻炼的这块肌肉即图中的①叫做肱二头肌,其由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呈乳白色并很坚韧的肌腱组成.此时这块肌肉处于收缩(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屈肘运动时还需要关节的参与,图二是关节模式图,其中[④]关节囊包裹在关节周围,对关节有加固作用;[⑥]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这样的结构,使得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3)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4)人和高等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为蝗虫的外形及相关实验,请据图及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主要负责运动,此部位生有运动器官,即三对翅和两对足.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之后,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取两只大小、活动能力等均相近的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已分别标注为A、B)里,其中一只把头浸没在水中,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只露出头部.请推测,先死亡的是B试管中的蝗虫,原因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窗口”即气门位于身体的胸腹部.
(3)下列动物中,与蝗虫的共同点最多,同属昆虫的是C.

(4)由于蝗虫不想蚯蚓那样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观察蝗虫时在操作上不需要用浸润的棉球轻擦身体的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9.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是不利的.×(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请将下列各动物类群与其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分别用线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如图),犯下“偷吃粮食”罪的小小麻雀在全民的围剿中,几乎断子绝孙!后来鸟类学家经过调查、论证,认为麻雀对人和自然的利大于弊,于是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下列关于麻雀应该受到保护的原因中,不正确的(  )
A.麻雀作为动物中的一员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B.麻雀作为动物中的一员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有重要作用
C.麻雀并不只吃谷物种子,还捕食林木和果树害虫
D.麻雀可为人类提供肉质鲜美的野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词语中,描述了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作茧自缚B.猴王争霸C.狗急跳墙D.螳螂捕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表是三种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的结果,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种类
直接奔向食物存放点前的尝试与错误次数43255
A.动物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走迷宫取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