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5,AD=4,BC=10.点E在下底边BC上,点F在腰AB上.
(1)若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长为x,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F的面积;
(2)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1:2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分析:(1)先作AK⊥BC于K,FG⊥BC于G,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可得BK=(BC-AD)=3,在Rt△ABK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K=4,由于AK、FG垂直于同一直线故平行,可得比例线段,求出FG=,利用面积公式可得S△BEF=-x2+x(7≤x≤10,因为BF最大取5,故BE最小取7,又不能超过10);
(2)根据题意,结合(1)中面积的表达式,可以得到S梯形ABCD=-x2+x,即14=-x2+x,解得,x1=7,x2=5(不合题意,舍去);
(3)仍然按照(1)和(2)的步骤和方法去做就可以了,注意不是分成相等的两份,而是1:2就可以了,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先求出根的判别式△,由于△<0,故不存在实数根.
解答:解:(1)由已知条件得:
梯形周长为24,高4,面积为28.
过点F作FG⊥BC于G
∴BK=(BC-AD)=×(10-4)=3,
∴AK==4,
∵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长为x,
∴BF=12-x,
过点A作AK⊥BC于K
∴△BFG∽△BAK,

即:
则可得:FG=×4
∴S△BEF=BE•FG=-x2+x(7≤x≤10);(3分)

(2)存在(1分)
由(1)得:-x2+x=14,
x2-12x+35=0,
(x-7)(x-5)=0,
解得x1=7,x2=5(不合题意舍去)
∴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此时BE=7;

(3)不存在(1分)
假设存在,第一种情况:显然是:S△BEF:SAFECD=1:2,(BE+BF):(AF+AD+DC+CE)=1:2(1分),
梯形ABCD周长的三分之一为=8,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因为BE=X,
所以BF=(8-X)
∵FM∥AH,
∴△FBM∽△ABH,
∴BF:AB=FM:AH,
=
∴FM=
∴△BEF的面积=
梯形ABCD的面积=时,
=
整理方程得:-3x2+24x-70=0,
△=576-840<0
∴不存在这样的实数x.
即不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
同时分成1:2的两部分.(2分)
第二种情况:显然是:S△BEF:SAFECD=2:1,(BE+BF):(AF+AD+DC+CE)=2:1(1分),
梯形ABCD周长的三分之一为=8,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因为BE=x,
所以BF=(8-x)
∵FM∥AH,
∴△FBM∽△ABH,
∴BF:AB=FM:AH,

∴FM=
∴△BEF的面积=
梯形ABCD的面积=时,
=
整理方程得:3x2-24x+140=0,
△<0
∴不存在这样的实数x.
即不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
同时分成1:2的两部分.
点评:本题利用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勾股定理,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7、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cm,AB=4cm,∠B=60°,则下底BC的长为
7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5、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点P为BC边上任意一点,且
PE⊥AB,PF⊥CD,BG⊥CD,垂足分别是E、F、G,请你探索PE、PF、BG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4、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点E为边BC上一点,且AE=DC.
(1)求证: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2)当∠B=2∠DCA时,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M是AD的中点,MB=MC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垂足为O,过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
(1)求证: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D=4,BC=8,求梯形ABCD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