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______cm

【答案】5

【解析】

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得△DBP和△ECP为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DPDCEPE,那么△PDE的周长就转化为BC的长,即5cm

解:∵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

∴∠ABP=∠PBD,∠ACP=∠PCE

PDABPEAC

∴∠ABP=∠BPD,∠ACP=∠CPE

∴∠PBD=∠BPD,∠PCE=∠CPE

BDPDCEPE

∴△PDE的周长=PDDEPEBDDEECBC5cm

故答案为: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8cmBC=10cm,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以点A为原点,分别以AD所在的直线为x轴,AB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

1)写出点BDEF的坐标;

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G,使△AFG是以AF为腰长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嘉嘉参加机器人设计活动,需操控机器人在5×5的方格棋盘上从A点行走至B点,且每个小方格皆为正方形,主办单位规定了三条行走路径R1,R2,R3,其行经位置如图与表所示:

路径

编号

图例

行径位置

第一条路径

R1

_

A→C→D→B

第二条路径

R2

A→E→D→F→B

第三条路径

R3

A→G→B

已知A、B、C、D、E、F、G七点皆落在格线的交点上,且两点之间的路径皆为直线,在无法使用任何工具测量的条件下,请判断R1、R2、R3这三条路径中,最长与最短的路径分别为何?请写出你的答案,并完整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2-1),C20.

1)作图: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得到△A1B1C1,作出△A1B1C1;(不要求写作法)

2)写出下列点的坐标:A1______B1______C1______.

3)求△ABC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AQ=PQPR=PS,下面四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④AP垂直平分RS.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请将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正方形网格中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A交网格于点C(如图(1)),过点C作圆的切线交网格于点D,以点A为圆心,AD为半径作圆交网格于点E(如图(2)).

问题:

(1)求∠ABC的度数;

(2)求证:△AEB≌△ADC;

(3)△AEB可以看作是由△ADC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并判断△AED的形状(不用说明理由).

(4)如图(3),已知直线a,b,c,且a∥b,b∥c,在图中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画等边三角形A′B′C′使三个顶点A′,B′,C′,分别在直线a,b,c上.要求写出简要的画图过程,不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的直角顶点O为原点,以OC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满足

C点的坐标为______;A点的坐标为______.

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Q同时出发,P点从C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匀速移动,Q点从O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移动,点Q到达A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的中点D的坐标是,设运动时间为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F是线段AC上一点,满足,点G是第二象限中一点,连OG,使得E是线段OA上一动点,连CEOF于点H,当点E在线段OA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C→B运动,到达B点即停止运动,过点P作PD⊥AB于点D,设运动时间为x(s),△ADP的面积为y(cm2),则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某生在旗杆EF与实验楼CD之间的A处,测得∠EAF=60°,然后向左移动12米到B处,测得∠EBF=30°,CBD=45°,sinCAD=

(1)求旗杆EF的高;

(2)求旗杆EF与实验楼CD之间的水平距离DF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