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5?山西)下列说法正确(或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分析: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②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③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可以是二力之和,也可以是二力之差,具体加减,决定于二力的方向;
④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0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500cm2=0.05m2,据此利用公式p=
F
S
得到压强.
解答:解:
A、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简单的向下.此选项错误;
B、力的三要素如果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此选项错误;
C、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F1=3N,F2=5N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为3N+5N=8N;如果方向相反,合力为5N-3N=2N.此选项正确;
D、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F
S
=
G
S
=
500N
0.05m2
=104Pa.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重力的方向、力的三要素和二力平衡、合力的计算和压强的估算,包括了力学最重要的公式或规律,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只要熟悉基本规律或公式,就能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5?山西)某同学在做“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撞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撞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一铁球乙(m>m)从斜面上F点滚下,撞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一定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质量一定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
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5?山西)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尧都区)阅读下列材料:
《山西青年报》2005年6月1日报道:5月31日,北京市普降雷阵雨.石景山、大兴等地区,伴随雷雨天气相继出现冰雹,乒乓球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人保公司当天共接到由于突降冰雹导致的事故报案535起.其中车辆损坏主要表现为车窗玻璃破碎,车身表面凹坑.一位五旬老人拍下照片(如图),声称要让从未见过这么大个冰雹的儿子开开眼.
(1)冰雹是一种自然灾害,请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为防雹减灾做出贡献.现在请你在以上材料中,找出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原理、道理或概念,填在下表中;
图、文中与物理相关现象 原理(或道理、概念)
示例 凹坑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 冰雹 凝固
2 冰雹从天而降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 玻璃破碎 力可以是物体形变
4
液化
液化
5 拍下照片
照相机原理
照相机原理
6 甲乙相片中的冰雹的像大小不同 照相机镜头物距不同
7
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
(2)图甲中是用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测量冰雹的直径;
(3)记者发现受伤的汽车表面凹坑大小深浅不一,据此你能做出什么猜想?
猜想一:
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的质量有关
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
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下落的高度有关
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下落的高度有关

(4)请你设计出一个方案,来探究验证上述的一个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5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山西青年报》2005年6月1日报道:5月31日,北京市普降雷阵雨.石景山、大兴等地区,伴随雷雨天气相继出现冰雹,乒乓球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人保公司当天共接到由于突降冰雹导致的事故报案535起.其中车辆损坏主要表现为车窗玻璃破碎,车身表面凹坑.一位五旬老人拍下照片(如图),声称要让从未见过这么大个冰雹的儿子开开眼.
(1)冰雹是一种自然灾害,请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为防雹减灾做出贡献.现在请你在以上材料中,找出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原理、道理或概念,填在下表中;
图、文中与物理相关现象原理(或道理、概念)
示例凹坑______
1冰雹凝固
2冰雹从天而降______
3玻璃破碎力可以是物体形变
4______
5拍下照片______
6甲乙相片中的冰雹的像大小不同照相机镜头物距不同
7______
(2)图甲中是用______测量冰雹的直径;
(3)记者发现受伤的汽车表面凹坑大小深浅不一,据此你能做出什么猜想?
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______
(4)请你设计出一个方案,来探究验证上述的一个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