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地震会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发生时会伴随有地震波(也会产生次声波),轻微的地震人或强震发生前人们很难感知到,这是因为人的听觉只能听到频率在5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但动物(猫、狗、鱼、老鼠等等)似乎很“灵敏”,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还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不只是固体,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可以是传播声波。

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液体 气体 【解析】动物(猫、狗、鱼、老鼠等等)似乎很“灵敏”,其原因为:动物能听到次声波,还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不只是固体, 液体和气体也可以是传播声波。 故答案为: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液体 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7届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已知A、B、C是三根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如果把A和B相比,它们长度相同,A比B细;如果把B和C相比,它们粗细相同,B比C长,那么,这三根电阻线R1、R2、R3从大到小排列应为_____.如果将电阻丝C均匀拉长到和B一样长,则B的电阻_____C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R1、R2、R3 小于 【解析】A、B、C是三根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A和B相比,它们长度相同,A比B细,故R1>R2; 如果把B和C相比,它们粗细相同,B比C长,R2>R3, 那么,这三根电阻线R1、R2、R3从大到小排列应为 R1>R2>R3; 如果将电阻丝C均匀拉长到和B一样长,那么C的横截面积小于B,则B的电阻小于C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300

20

30

12

2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1、2号杯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3、4号杯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3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物质种类 升高温度 物质质量 【解析】1)1杯的质量是300g,升高10℃用的时间是12min,3杯的质量是300g,升高10℃用的时间是6min,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说明: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2)1杯的质量是300g,升高10℃用的时间是1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A. 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手就暖和了

B.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 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

D.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D 【解析】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这两者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是热传递。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秋季考试试卷 题型:填空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指的物理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凝华 凝固 【解析】雪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固体的雪,所以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冰的形成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所以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 凝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秋季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冻得瑟瑟发抖,这是因为( )。

A. 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 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 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 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D 【解析】人上岸后,身体表面上会附着大量液态水,人体表的水分开始蒸发,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秋季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物体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OA段物体加速运动,AB段匀速直线运动,BC段加速运动;

B. 前1秒物体路程是4m,第1秒到第4秒物体静止不动,第4秒到第5秒物体路程是5.5m;

C. 前1秒物体路程是4m,第1秒到第4秒物体静止不动,第4秒到第5秒物体路程是1.5m;

D. 前4秒物体路程是4m,5秒内物体路程是5.5m

C 【解析】A选项,OA段物体做匀速运动,AB段路程没有变化应是静止,BC段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C. 前1秒物体路程是4m,第1秒到第4秒物体静止不动,第4秒到第5秒物体路程是5.5m-4m=1.5m,故B错误,C选项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该正方体在水中的深度变为原采的2倍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N.(g取10N/kg)

10 10 【解析】物体的体积:V=(0.1m)3=0.001m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V排=V=0.001m3,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该正方体在水中的深度为原来的2倍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变,仍为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一个饮料瓶内装有少量水,瓶口用一个带有橡胶管的塞子塞紧,然后向瓶内打气.当塞子被冲开时,可以看到现象_____,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

瓶口出现白雾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析】 塞子从瓶口跳起,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中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液滴,所以会在瓶口看到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