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用光线来描绘光的传播情况,这是“模型法”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这是“等效替代法”
C.研究影响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真空罩里的闹铃声音随着空气的减少而减弱所以真空不能传声,这是“类比法”

分析 ①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②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③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
④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⑤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 解:A、光的传播特点不容易观察,利用实际不存在的惯性说明光的传播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正确;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
C、种子的萌发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影响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真空罩里的闹铃声音随着空气的减少而减弱,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推理法.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物理学方法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实验推理法、模型法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块重力为1000牛顿的长方体木块,小明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
(1)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00N.
(2)在0-6秒范围内,木块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时间段有1s~3s、5s~6s.
(3)请在图2丙中,将0-6秒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明的操作如图甲所示,请指出小明的错误之处: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
(3)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8989898
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①(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5)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6)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重力相等、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相同质量的液体后深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P,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P′,则正确的是(  )
A.P=P,P′=P′B.P=P,P′>P′
C.P<P,P′<P′D.P<P,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30g,石块的密度为3×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燕同学通过电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个想法,有没有一个“电阻表”可以直接测量导体的电阻呢?于是,她找来了两节新干电池(电压3V)、一个量程为0~3A的电流表、一个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一个旋钮式变阻箱、几个待测电阻、开关和导线若干.经过思考,小燕设计了一个由电流表、电源和变阻箱组成的“电阻表”,如图所示(A、B之间接待测电阻).
(1)0Ω刻度应该标在电流表3A处,此时电路中旋钮式变阻箱的阻值应调成0Ω.(提示:小燕设计时把整个电流表的刻度值都充分利用起来了).
(2)按要求调整电路后,在A、B间接入待测电阻R1闭合开关后,电表的指针指向2A,则R1=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自行车增大摩擦或减少摩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往车轮轴承上加润滑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刹车时用力捏闸是为了增大摩擦
D.车轮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少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在进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完成了图A、B、C几次实验后,又将同一小桌,按如图D和图E的方法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1)如图D所示,将海绵一端用木块垫起,仍使小桌静止.与图C海绵凹陷程度相比,结果是:更小(选填“更大”、“一样”或“更小”)
(2)如图E所示,将小桌和砝码沿海绵向右平移,与图C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仅由图D和图E能否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正确结论?为什么: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物理学中,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
(1)图a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磁极为N极,若在1处放置一个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其指向应是图b中的甲.
(2)如果电阻的大小随磁场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则这种电阻叫磁敏电阻.某磁敏电阻R 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增大.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放入磁场前,磁敏电阻不为零.
(3)利用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可以测量图甲磁场中各处的磁感应强度.
①将该磁敏电阻R放置在磁场中的位置1处.小明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该磁敏电阻R的电路,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c所示,其中磁敏电阻所处的磁场未画出.请你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正确接线后,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该磁敏电阻的测量值为500Ω.
123
U/V1.503.004.50
I/mA3.006.009.00
③根据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可知,1处的磁感应强度为1.0T.
④在实验过程中,仅将磁敏电阻从1处移至2处,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上述电路中,将该磁敏电阻从待测磁场中移出,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已知电源电压为5.50V,当电流表的示数为10.0mA时,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