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分)电控调光玻璃能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其原理是:光照增强,光敏电阻Rx阻值变小,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反之则玻璃透明度上升.若电源电压不变,R0是定值电阻,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B中的电路图,光敏电阻Rx与定值电阻R0串联连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 ==知:阻值变小,分得的电压也变小;光敏电阻R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会变小,所以在光照增强时,电路中的光敏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所以玻璃应与两端电压变小的电阻并联,即玻璃应与光敏电阻Rx并联;所以A选项符合要求;C、D选项中,玻璃与光敏电阻Rx与定值电阻R0并联,它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大小始终不变,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姆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衡阳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分)探究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结论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 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主要用到了 .(填写“科学研究方法“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怀化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3分)如图所示,下列对螺线管电流和磁极方向间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娄底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也要等一等,交通安全要注意”.路口的这些交通指示灯是 的(选填“串联”或“并联”).有时红灯快结束时黄灯也同时亮了,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娄底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分)马航MH370飞机于2014年3月8日与地面失去联系,中国军方利用同步卫星帮助搜救.同步卫星是利用 波来实现陆地与海面上搜救船之间的通信联系,它相对于地面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娄底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随州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8分)图甲是用来焊接PVC塑料管道的热熔器外观照片.其内部电路如图乙,S1是手动电源开关.S2是温控开关,作用是完成“加热模式”和“保温模式”之间的切换.L是指示灯(在S1闭合情况下L始终能正常发光),R1是限流电阻.下表是有关元件的物理参数.

(元件)项目

参数

(元件)项目

参数

电源电压

220V

L灯

0.1A,2W

加热功率

1210W(不含L及R1的功率)

R2

202Ω

(1)求R1的阻值;

(2)求保温功率(不含L和R1的功率);

(3)求该热熔器(全电路)在保温模式下1min消耗的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随州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3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苏省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学习小组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他们作出如下猜想: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有关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起物重有关

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接着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①②③中使用的动滑轮重力为G1,④中使用的动滑轮重力为G2,G1≠G2,且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关于他们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①、②两次实验可探究猜想甲

B.根据②、③两次实验可探究猜想乙

C.根据①、④两次实验可探究猜想丙

D.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还应注意每探究一种情况,都需进行多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