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7所示。

次 数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8

17.5

3

10

29.0

 

 

 

 

 

 

(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__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3)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f =35mm)。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答案】

(1) 光源稳定,更醒目(本题有其它相近表述均可得分)(2)越大,越大  (3) 物距在3米外,像距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解析】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其好处是光源稳定,更醒目。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越大;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越大。

物距在3米外,像距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广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亮点
亮点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10
10
(填“5cm”或“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缩小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虚像
虚像
(填“虚像”或“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乌鲁木齐)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A、B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松北区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丛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六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
像最清晰
像最清晰
时为止.先后两次成像的像距进行比较,
b
b
点时像距大.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的最主要优点是: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丛笛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次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的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选取f=10cm的凸透镜,将器材依次放到光具座上:

①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点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
②将蜡烛放到C点,观察到烛焰成
虚像
虚像
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
(“左”、“右”)侧移动.
③在实验前小明先调节了光具座上的“烛焰中心,透镜中心与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若实验中烛焰移到某一位置时,反复前后移动屏都接收不到烛焰的像,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物距可能一直在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即光屏是不能承接的
物距可能一直在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即光屏是不能承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