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按要求作图

(1)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如图作出AB物体经过小孔MN所成的像A,B,。

(4)图所示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1)

(2)

(3)

(4)

【解析】

试题分析:(1)先作出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过角的顶点做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作出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图像即可

分别过B、M和A、N两点做两条直线,两条直线与PQ的交点的连线A,B,即为所求。

首先作出S关于MN的对称点S,,连接S,A即可。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广安岳池县白庙责任区初二12月联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对于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

A.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B.体积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C.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十校初二12月联谊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3750

煤油(25℃)

1324

5000

水(常温)

1500

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 (写出两条)?

(2)在长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气温约为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十校初二12月联谊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北开),则为了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面的反射面的方向应是( )

A.朝东 B.朝南 C.朝西 D.朝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十校初二12月联谊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1.2m/s

D.一个成年人的质量是1×10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二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林感冒了,去医院去打针,护士帮他打针前,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小林会感到该处________(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发生 (吸热或放热)现象。护士在为他测量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 ____的性质而制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扬州邗江区初二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沙河二十冶第3中学初二上期主科抽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小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动。

(1)实验前,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为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前,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上,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位于20cm 位置,光屏必须位于______cm到______cm之间,才能得到___________的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龙岩小池中学初二上期质量监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7分)如图a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 和二倍焦距2f 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及成像特点,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乙:除甲中的做法外,把蜡烛放在大于2f 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丙:除甲中的做法外,把点燃的蜡烛从较远处逐渐移近凸透镜,通过不断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及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的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

(1)以上四种方案中,合理的方案有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

(2)某小组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象可知,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____________像;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像距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某小组用两支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c所示位置,两支蜡烛的连线AB与过凸透镜的中线垂直,则光屏上C、D两处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用一块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