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最为人称道的是曹冲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请尝试利用“等效替代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探究目的]粗略测量待测电阻RX的值
[探究器材]待测电阻RX、滑动变阻器R、标准的电阻箱R1(可以读数的可变电阻,其元件电路符号为  )、单刀双掷开关S1、普通开关S各一个,一个刻度不准确但灵敏度良好的电压表(电压表量程足够大),干电池和导线若干.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出的物理量;
第一步:开关断开,并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第二步:
闭合开关S,把开关S1接到触点1,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有个合适的示数U
闭合开关S,把开关S1接到触点1,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有个合适的示数U

第三步:
再把开关S1接到触点2,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1,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
再把开关S1接到触点2,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1,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

第四步: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1
(3)若正确的实验操作后,电阻箱R1上各旋钮的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208
208
Ω,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应为
208
208
Ω.
(4)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等效替代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
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B
B

A.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一定
B.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C.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
分析:(1)电阻箱与待测电阻并联,然后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开关S控制干路,单刀双掷开关控制待测电阻与电阻箱,电压表测待测电阻电压,据此作出实验电路图.
(2)调整单刀双掷开关S1,分别将待测电阻与电阻箱接入电路,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电阻箱的示数就是待测电阻的阻值.
(3)按电阻箱读数方法,根据图示电阻箱读出电阻箱示数.
(4)分析各实验所用方法,然后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1)等效替代法测待测电阻阻值的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2)补充实验步骤:
第二步,闭合开关S,把开关S1接到触点1,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有个合适的示数U;
第三步,再把开关S1接到触点2,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1,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  
(3)由图示电阻箱可知,电阻箱示数为0×1000Ω+2×100Ω+0×10Ω+8×1Ω=208Ω,待测电阻RX的阻值应为208Ω.
(4)A、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一定,应用了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B、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符合题意;
C、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应用了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应用了转换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第二步,闭合开关S,把开关S1接到触点1,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有个合适的示数U;
第三步,再把开关S1接到触点2,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1,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 
(3)208;208;(4)B.
点评: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电路、补充实验步骤、电阻箱读数、研究方法的判断等问题,难度较大,是一道难题;应根据实验原理与所给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实验电路的设计是本题的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最为人称道的是曹冲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请尝试利用“等效替代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探究目的】粗略测量待测电阻Rx的值.
【探究器材】待测电阻Rx、旋转式电阻箱,若干开关、干电池、导线和一个刻度不准确但灵敏度良好的电流表(电流表量程足够大).
信息链接:旋转式电阻箱属于一种变阻器,如图所示,利用它可以在电路中准确调节电阻值,元件符精英家教网.电阻箱连入电路时可以通过旋钮指针指向的数字及旋钮下的“倍率”的对应关系读出此时的电阻值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下边的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出的物理量:
第一步:开关断开,并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精英家教网
(3)写出Rx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红塔区)“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最为人称道的是曹冲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请尝试利用“等效替代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探究目的】粗略测量待测电阻RX的值
【探究器材】待测电阻RX、一个标准的电阻箱(元件符号),若干开关、干电池、导线和一个灵敏度良好的电流表(电流表量程足够大).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步骤:①开关断开,并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3)写出RX的表达式:RX=
R
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①②③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对比分析①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对比分析①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小于
小于
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3)“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如图所示,最为人称道的是曹冲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物理知识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①②③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对比分析①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对比分析①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3)“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如图所示,最为人称道的是曹冲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物理知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①②③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对比分析①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对比分析①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3)“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如图所示,最为人称道的是曹冲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物理知识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