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从甲地通过两条输电线向乙地用户供电,若甲地电源电压恒为U,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当乙地用户用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户使用的用电器两端电压为U

B.输电线上消耗的电功率为

C.当用户使用的用电器增多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升高

D.当用户使用的用电器增多时,输电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导线由一定的电阻,根据U=IR可知,导线会分担一定的电压,故用户使用的用电器两端电压要小于U,故A错误;由于导线的电阻R较小,其分担的电压Ur要远远小于电源电压U,根据公式P=可知输电线上消耗的电功率为,故B错误;当用户使用的用电器增多时,干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U=IR可知,导线会分担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根据公式P=I2R可知,导线的功率变大,故C错误、D正确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现代家庭使用的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的.已知晾衣架上所挂一幅质量为4kg,动滑轮、杆和晾衣架总质量为1kg.小燕同学用力F拉动绳子自由端,在5s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0.5m(g=10N/kg,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

(2)拉力所做的功W;

(3)拉力的功率P;

(4)整个过程中机械效率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同,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P置于中点,a为电流表或电压表.任意闭合开关,电路都是安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电压表

B.只闭合S1,P向右滑动,a的示数的变化量与A2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变小

C.闭合S1、S3,断开S2,A1的示数大于A2的示数

D.闭合S1、S2、S3,P向左滑动,A1的示数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由于光的____,教室里不同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当黑板因为“反光”“晃”着有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光的____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光的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流的形成是由于_____。金属中的_____形成了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小敏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按照图中字母顺序做了如下实验: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可以验证猜想 ;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可以验证猜想 是正确的,并由此联想到,轮船的满载排水量越 (选填“大”或“小”),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

(2)分析图中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E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kg/m3

(3)实验中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A、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D、用合力代替同一物体上所受到的几个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