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4?濮阳一模)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无法判断

 

B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析】
由图知,b的像比a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有甲、乙两只烧杯,其底面积之比为1:3,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其深度之比为2:1,若他们对烧杯底的压强之比为1:2,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
A、1:1B、1:2
C、2:1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6.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天津)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用时瓶内装入液体,瓶口密闭,通过细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可验证的是( )

A.阿基米德原理 B.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C.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 D.液体温度变化体积也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4.4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同学对观察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做了一下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能看到鲜艳的黄色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小丽费尽全力搬一块大石头,但是没有搬动,所以她没有对石头做功

C.冬天家里的“暖气”中用水做循环介质,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

D.用水壶向保温瓶中灌水,通过比较声音的响度,可以知道灌水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4.5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宜昌)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4.6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黄石)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产生近视眼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等,患近视眼的人为了看清远处物体,应该在眼睛前面戴一个凹透镜

C.固体熔化时,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D.用冷水可以使密闭烧瓶中刚停止沸腾的半瓶热水重新沸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4.6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玉林)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应用的是凸透镜 B.近视眼镜片应用的是凸透镜

C.老花眼镜应用的是凹透镜 D.照相机镜头应用的是凹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第十七章1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

2014?道外区三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根据公式c=λ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泰安)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