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请在如图的圆圈中填上合适的电表,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标出小磁针的 N 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小明要将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安装在新房里。图甲为实物图,图乙为反面接线示意图,“A”“B”是从开关接线柱接出的两根导线,请你帮他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使开关控制电灯,插座又方便其他电器使用。

______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四章光现象中考测试卷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上课时,教室内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字”发生了________反射。有时,一些同学会看到黑板“晃” 眼睛,这是因为光照到黑板较为光滑的位置时,发生了_________反射;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考测试卷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图题

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考测试卷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18cm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6cm B. 10 cm C. 16 cm D. 2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取来了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烧瓶、煤油、温度计、电源等.

(1)他将两根阻值不同的电热丝分别与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串联,如图甲、乙,小宇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_法,他在两烧瓶中加入质量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煤油,还要调节变阻器,让两电路中电流表示数___(填“相同”或“不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_法,通电相同时间,比较两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这样做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的关系.

(2)小丽认为小宇实验时连接两个电路比较麻烦,一个电路就可以解决,你认为小丽的做法应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L标有“3V 0.9W”、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301A”字样,电压表量程为0~3V,则灯L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___A,电阻为___。若电源电压为4.5V,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范围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在家庭电路中,电路的连接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一)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图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得到如下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

温度(℃)

----

95

97

98

98

95

98

98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发现,其中有一次的数据明显错误,错误的数据是第_______min的数据。

(2)从记录的数据发现,水的沸点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a、b、c三种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