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地震发生前出现的“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等反常现象,主要原因是动物听到地震产生的(  )
A.响度较小的声音B.次声波C.超声波D.音调较高的声音

分析 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地震、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常伴有次声波产生,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

解答 解: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常伴有次声波产生,题干中所描述的反常现象就是因为动物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而这些声波是人耳无法感知到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次声波的了解,并知道它的相关应用,属声学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实验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23:36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1:48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求: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骑自行车爬陡坡时,要沿S形的路线骑行,其目的是(  )
A.缩短爬坡所走的路程B.降低爬坡所做的功
C.减小爬坡所用的力D.节省爬坡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将重150N的物体向前推动2m,推力所做的功为100J,接着再将此物体,匀速向上托举1m,拖力所做的功是15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自然界中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陆地、海洋和大气间水发生的循环,其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B.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
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D.植物、土壤中水蒸发升入天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将酒精涂在皮肤上,皮肤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酒精蒸发(或汽化)时从皮肤吸收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纸,过了一会,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D.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立方体木块A的边长为10厘米,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木块密度ρ=0.5×103千克/立方米,容器的底面积为200平方厘米,开始时下细线拉力是3牛.如果打开容器底部的阀门,均匀缓慢地向外排出液体,5秒后细线拉力恰好变成零.求:
(1)开始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细线的拉力为零时,木块浸在液体里的体积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