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器好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经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1)橡皮管(或橡皮膜)破裂(或漏气)(2分)

2)深度(2分)

3)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2分)

4)不可靠(1分) 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2分)

【解析】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一定出现漏气现象,所以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用手轻压金属盒,看U型管液面是否变化.

(2)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3)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是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型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深度不变,不能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 (1). 橡皮管破裂 (2). 深度 (3). 深度 (4). 不可靠 (5). 小强没有考虑到烧杯中因加入盐水而使金属盒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 __________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两个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甲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__________(正确/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次序

木块大小

接粗面积S/cm2

摩擦力f/N

1

整块

150

1.5

2

三分之二块

100

1.0

3

三分之一块

50

0.6

4)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其表达式为为f=μNf为滑动摩擦力,μ为滑动摩擦力系数,N为压力)。若木块的重力为4N,则木块与毛巾表面的滑动摩擦系数μ=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__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6)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了激光笔、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量角刻度、记号笔等器材。

(1)如图甲所示,激光笔发出的光沿着射向水面,折射光线沿着射入水中。则折射角是________

(2)使用可折转的光屏,可以探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__

(3)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如图乙中,其中11’、22’…4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哪些规律。至少写出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10 V.已有的5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20 Ω、30 Ω、40 Ω、50 Ω、60 Ω.

(1)根据图甲所示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 .(导线不交叉)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最_______(”)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无偏转,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电阻R________(短路断路”).

(3)在实验中,先接入电阻值为20 Ω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A,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V,接下来用30 Ω的电阻代替20 Ω的电阻做实验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上一位置向_______(”)滑动.

(4)为了完成实验探究,依次将剩下的3个定值电阻分别接入图乙的电路中,替换前一次接入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器的滑片P至合适位置,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每次接入的定值电阻R的倒数,以电阻的倒数为横坐标,电流I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I图线,如图丁所示.由I图线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倒数成______比;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比.

(5)上述实验中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___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骨胳、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最基本的运动都是肌肉牵引骨胳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杆。如图所示是踮脚时的示意图,人体的重力为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为动力。重600N的小明在lmin内完成50个双脚同时踮起动作,每次踮脚过程中脚跟离开地面的高度是9cm。求:

(1)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

(2)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1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

5.3

5.7

6

6.3

A. 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降低了

B.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 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A. 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 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上来的

D. 图丁洗手盘下方弯管的水密封,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和 的关系.

(2)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关系时,实验中“物体动能”指的是A物体在 位置的动能(选填“①”、“②”或“③”),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

(3)完成A球从①位置自由滑下后,测得木块B第1次移动距离s,接下来的操作是将A球放在 位置,再将木块B放在 位置,自由释放A球(两空均选填“①”、“②”、“③”、“④”或“⑤”).

(4)该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