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2倍焦距时,能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    之间时,能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答案】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①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②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③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大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首先按下图左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下图右),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10cm
.他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页表中:
  凸透镜焦距(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像到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 14 20 47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26 缩小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 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放大
40 27 缩小
60 22 缩小
为了判断是哪个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最后结果的变化,在对比时要选择的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这种科学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焦距长(短)的凸透镜,其成像的像距也长(短)
焦距长(短)的凸透镜,其成像的像距也长(短)

结论三:当物距在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论四:当物距在
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牛有一块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型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大于10cm
大于10cm
;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大于5cm小于10cm
大于5cm小于10cm
;若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小于5cm
小于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
倒立
倒立
缩小
缩小
像的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
15
15
cm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
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
15~30
15~30
cm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
大于30
大于30
cm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
大于30
大于30
cm,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
15~30
15~30
cm的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