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明猜想导体中的电流还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6V稳压电源、0~20Ω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4Ω、5Ω、6Ω、10Ω、15Ω、20Ω、2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本实验中,应该选择的电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某个电阻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是6 V,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电路只有一处故障)。
(4)本实验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相同,小明将电压选择为某值U0,但实验中发现更换电阻后,无法使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达到U0,他更改了电压值U0,才完成实验。小明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他才知道本实验中控制不变的电压值U0应该在 ______V至_______V范围之内选择。
(1)
(2)5Ω、10Ω、15Ω、20Ω、25Ω、30Ω
(3)电阻断路
(4)3.6;6(或6;3.6)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电路图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15Ω,电源电压为4.5V不变.

(1)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选用了某一定值电阻,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28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2.8
2.8
V,请帮助该小组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3V不变,选用的电阻是5Ω、10Ω、15Ω.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
(填“左”或“右”)移动,目的是
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 若要完成整个实验,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7.5
7.5
Ω.
(3)上述探究结束后,该组同学选择原来的电源和两只灯泡L1“2.5V 0.3A”和L2“3.8V 0.3A”,设计的电路如图丙所示,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①此实验设计是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通过
灯的亮度
灯的亮度
判断来电功率的大小.
②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认为,利用图丙电路只要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灯L1或L2亮度的变化,即可得出结论.你认为小明做法
不合理
不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没有保证灯泡的电压不变
没有保证灯泡的电压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福州模拟)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的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猜想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猜想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导体中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设计了实验电路.实验中所用元件有: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一块电流表、一块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及若干节干电池.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选用电阻 电压V 电流A
1 甲电阻 1 0.05
2 甲电阻 2 0.1
3 甲电阻 3 0.15
4 乙电阻 1 0.1
5 乙电阻 2 0.2
6 乙电阻 3 0.3
7 丙电阻 1 0.2
8 丙电阻 2 0.4
9 丙电阻 3 0.6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甲电阻能验证上述猜想的实验电路图.
(2)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
1、2、3(4、5、6或7、8、9)
1、2、3(4、5、6或7、8、9)
(填写实验序号),可知猜想
B
B
是正确的(选填“A”、“B”或“C”).
(3)图23是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的三个电阻的U-I图象.其中图象c是电阻
的U-I图象(选填“甲”、“乙”或“丙”).
(4)根据图23的图象可知:甲电阻电流为0.2A时,电压为
4
4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怀柔区一模)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的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猜想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猜想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导体中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设计了实验电路.实验中所用元件有: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一块电流表、一块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单刀单掷开关及若干节干电池.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选用的电阻 电压/V 电流/A
1 甲电阻 1 0.05
2 2 0.10
3 3 0.15
4 乙电阻 1 0.1
5 2 0.2
6 3 0.3
7 丙电阻 1 0.2
8 2 0.4
9 3 0.6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甲电阻能验证上述猜想的实验电路图.

(2)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
1,2,3(或4,5,6)
1,2,3(或4,5,6)
(填写实验序号),可知猜想
B
B
是正确的(选填“A”、“B”或“C”).
(3)坐标图是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的三个电阻的U-I图象.其中图象c是电阻
的U-I图象.(选填“甲”、“乙”或“丙”)
(4)根据图的图象可知:甲电阻电流为0.2A时,电压为
4
4
V.
(5)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同学们又发现了一个规律,为了检验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他们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得到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R/Ω 50 46 42 25 20 10
U/V 14 12 10 8 6 4
I/A 0.28 0.26 0.24 0.32 0.3 0.4
U/I(V/A) 50 46.2 41.7 25 20 10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断他们发现的另外的规律是:
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之比等于该电阻值
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之比等于该电阻值

此空多余,请删去
此空多余,请删去
;他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可以应用于电学测量中,请列举一个应用该规律进行测量的例子:
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内江)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甲、乙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甲: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跟着增大呢?
乙:既然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
为了精确地测量出电流和电压值,甲同学根据猜想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所需的实验器材:

A、电源(3节干电池串联);B、电流表(三个接线柱“-”“0.6”和“3”);C、电压表(三个接线柱“-”“3”“15”);D、定值电阻R(阻值约为10Ω);E、滑动变阻器R.(最大值为20Ω);F、开关(一个);G、导线若干.
则:
(1)甲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法.
(2)连接电路元件时,开关应该是
断开
断开
的,电流表应该选
0~0.6A
0~0.6A
量程,当被测电压大于3V时,电压表应选
0~3V
0~3V
量程.
(3)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的电路元件连接完整.(部分导线已连好,并且电压表只连接小于或等于3V的情况,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
(4)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在图3的坐标系上,采用描点的方法画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根据的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流I/A 0.00 0.07 0.15 0.22 0.30 0.38
电压U/V 0.00 0.8 1.6 2.4 3.2 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电源、定值电阻R、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与若干导线,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所示.
(1)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根据电路图把电路实物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2)若该同学想利用此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电阻R的
阻值
阻值
不变,同时不断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R′的阻值,并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来进行探究.那么,在探究过程中,他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在日常物理学习时,还有一些物理知识采用了同样的研究方法,试举两个例子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若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理分析出的结论是: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3.2 4.8 6.4
电流I/A 0.5 0.75 1.00
(4)若某次接通电路后,电流表、电压表正常工作,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0.5
0.5
A,电压表的示数为
6.0
6.0
V,此时定值电阻为
12
12
Ω;
(5)若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该同学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忽有忽无,可能的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与变阻器的电阻线接触不良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与变阻器的电阻线接触不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