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其实最早发现望远镜的人不是伽利略,而是一位叫利波塞的荷兰眼镜商人,这个人在制造镜片的时候,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合在一起往外看,远处的东西就变近了.伽利略对这个发现很感兴趣,他用数学进行了计算,研究用什么样的镜片,怎样组合在一起效果最好,最后,伽利略做了两根管子,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凸透镜,另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凹透镜,其中一根稍细一点,正好可以套在另一根管子里面,自由滑动,这样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来回调节,选择合适的距离.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他终于在160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
(1)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略,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伽利略制造出来的望远镜与教材上所画的天文望远镜有什么不同?

答:(1)利波塞最早发现了望远镜的奥秘,但他没有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伽利略不但具有好奇心,更具有探究精神,最终制造出望远镜,说明在科学上要取得一些成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好奇心和毅力等大.
(2)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凹透镜做目镜,教材中提到的望远镜用两个凸透镜,或用凹面镜做物镜.
分析:(1)伽利略对事物具有好奇心,并且乐于探究,不怕困难,所以在物理学史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2)掌握教材天文望远镜的构造,并与短文中的望远镜对比得出结论.
点评:此题通过短文,让学生学习伽利略对科学探究的毅力及好奇心,要认真阅读短文体会含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溧水县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不少农村家庭都购买了汽车,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家住农村的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奇瑞风云2三厢汽车(如图),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他高兴极了,把车的里里外外都观察了个够.通过观察,小明发现汽车上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物理知识,下面是他列出的几项,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参              数
车身重量 1200kg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 200cm2 变速器形式 5档手动
全车长度 4269mm 车身宽度 1686mm 车身高度 1492mm
最高车速 160(km/h) 油箱容积 50L 理论油耗 6L/100km
(1)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是
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
能源.
(2)汽车驾驶室座位上有一根安全带,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让司机系上时觉得舒服;下面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C
C

A.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B.减小安全带对司机身体的压力
C.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D.增大安全带对司机身体的压力
(3)如果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则该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1.5×105
1.5×105
Pa.
(g取10N/kg)
(4)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比热容
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5kg的水,在温度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2.1×105
2.1×105
J.[已知c=4.2×103J/(kg?℃)]
(5)如果小明家的汽车正常行驶100km (已知:1L=10-3m3,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热值为4.6×l07J/kg).则:
①查阅上面表格中的汽车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100km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
4.26
4.26
kg;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100km汽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是
1.9596×108
1.9596×108
J.
②若轿车以90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在0-5s时间内,轿车发动机做功
4.5×105
4.5×105
J;轿车以30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
3000
300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河北)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同步卫星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过程可简化为点火加速、离开大气层后关闭发动机自由上升和调整姿态三个阶段.从地面上看,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与地球转动同步,故称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约为36 000 km的高度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
(1)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
静止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点火加速阶段中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内能→
机械
机械
能.
(3)从地面发送电磁波信号通过同步卫星返回至少需要
0.24
0.24
 s.
(4)同步卫星的用途有
通讯、广播电视
通讯、广播电视
(答出两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徐州二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微波炉是现代家庭中的烹饪工具.接通电源后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故称为微波.微波有以下重要特性:①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微波遇到金属物体,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地发生反射.②微波遇到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等,会像光透过玻璃一样顺利通过.③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④过量的微波照射对人体有害.
(1)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3×108
m/s.
(2)若一微波束与金属板成30°角射向金属板,反射时反射角为
60°
60°

(3)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玻璃炉门内侧应装有
金属网
金属网

(4)小明家使用的微波炉功率为1000W,小明用该微波炉加热质量为300g、温度为20℃的水至沸腾,用时2min,这段时间内微波炉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盛水容器吸热不计,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冰糕不化
炎热的夏天,小明为了消暑买了一支冰糕,可没过多长时间,冰糕就化了.他看了看街边卖冰糕的人用棉被将冰糕箱捂得非常严实,心想:这不是让冰糕化得更快吗?怎样才能使冰糕化得慢些呢?他猜想:一种是像所看到的那样用棉被捂着化得慢,另一种是放在铝制饭盒内再盖紧盒盖.他做了实验进行对比:同时将两支冰糕分别放在铝饭盒和棉被里,结果饭盒里的冰糕10min就化成水了,放在棉被里的冰糕20min才化成水.
(1)小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棉花不善于传热,金属善于传热
棉花不善于传热,金属善于传热

(2)为什么冬天穿着棉衣暖和?
因为棉衣不善于传热,身体的热不易向外传递,所以穿棉衣暖和.
因为棉衣不善于传热,身体的热不易向外传递,所以穿棉衣暖和.

(3)小明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冬天睡觉时盖棉被暖和.
冬天睡觉时盖棉被暖和.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运用的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潜艇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
精英家教网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由上述材料可以分析,当火车鸣着笛驶向我们时,我们听到的笛声的音调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4)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理由是:
 

(5)小亮在关注大海中的潜艇时还发现海水不容易结冰,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亮同学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l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图二的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a、由②号图象可知,淡盐冰在10min时开始
 
,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b、分析三条曲线我们可知下雪天在路面撒盐是为了
 
(选填“升高”或“降低”)水的凝固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