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导体A、B材料相同,A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较大.将它们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中,测得A、B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UB;通过A、B的电流分别为IA、IB.下列关系一定错误的是(  )
A.IA=IBB.UA=UBC.IA>IBD.UA>UB

分析 题目中给出了串联的两个电阻,考查的是两方面的内容:
(1)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关系,可由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来判断;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首先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来判断它们阻值的大小关系,再由串联分压的相关知识来确定各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1)因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所以IA=IB,即A正确、C错误.
(2)在串联电路中,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要想判断UA、UB的大小关系,必须得出RA、RB的大小关系;
在导体阻值的决定式R=ρ$\frac{L}{S}$(ρ:电阻率,由导体的材料决定;L:导体长度;S:导体的横截面积)中:
A、B的材料相同,即ρAB,但LA>LB,SA>SB
所以RA、RB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因此也无法判断UA、UB的大小关系,即无法判断A、D选项是否正确;
综合(1)(2)可知:一定错误的是C选项.
故选C.

点评 正确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的是,在判断两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时,若物理量牵涉到多个变量,一定要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段导体接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两端,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20Ω,当它两端的电压为零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A,它的电阻为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设计实验时,小明选择用加热烧杯中的水的方法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是出于使冰均匀受热的目的考虑,试管中的水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部和侧壁且还要注意试管中装有固体(冰)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2)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始终不变,可以判断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实验后小明将所得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呈现,如图乙所示,可以得到冰的熔点是0℃.
(4)从图还可知,0~t1与t5~t6两段时间相等,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请根据生活经验或所学的知识尝试分析原因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如果将此弹簧测力计挂钩和拉环互换位置,那么其测量值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木炭的热值是8.4×107J/kg,完全燃烧500g木炭,能放出4.2×107J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完全被质量10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水的末温为30℃.[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8℃”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18度B.零下摄氏18度C.负摄氏18度D.零下18摄氏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升华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冰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4min
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光屏与镜面(或反射面)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