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海南历史上投资最大、技术先进、工艺环保的能源建设项目海南昌江核电站,其1号机组于2014年底并网发电.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能和煤、石油一样都是常规能源

B. 核能和太阳能、风能一样是可再生能源

C. 目前核电站是通过核聚变反应来工作的

D. 利用核能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核泄漏污染环境

D 【解析】A. 核能和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属于新型能源,A错误; B. 核能使用的核燃料,也属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错误; C. 目前核裂变产生的核能可以被人类和平利用,而核聚变反应还不能和平利用,C错误; D. 核燃料一旦泄漏对土壤、空气都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就防止核泄漏,D正确。 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同步测试1 题型:单选题

长久性地解决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根本方法是( )

A. 充分利用地球上化石燃料资源

B. 改进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

C.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能源

D. 尽可能地少用能源

C 【解析】【解析】 现有的可用资源很少,并且随着不断的使用,资源量越来越少,最终会全部用完,所以我们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题型:计算题

如图1所示小雨用200N的拉力利用滑轮组在空中匀速提升密度为3×103kg/m3的物体A,此时机械效率为90%(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

(1)物体A重为多少?

(2)当重为500N的小雨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A匀速提升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求小雨和地面间的受力面积;

(3)当把物体换为同种材料的B,将B以恒定速度从水中提升过程中,小雨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求小雨在空中提升物体B时的机械效率.

540N 0.04m2 80% 【解析】(1)由图可知n=3,已知用滑轮组在空中匀速提升物体A时机械效率为90%, 则由机械效率公式η=η====可得,物体A的重: GA=ηnF=90%×3×200N=540N; (2)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 G动=3F﹣GA=3×200N﹣540N=60N; 由ρ=和G=mg可得,物体A的体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卫星通信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 一壶冷水在炉子上用火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水含有的热量增加

C. 按住笛子上不同的口,吹出的声音响度不同

D. 空调和风扇都是用来降低室温的

A 【解析】A、卫星通信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A正确.B、热量一壶冷水在炉子上用火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C、笛子上不同的孔,吹笛子时,空气柱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因此吹出的声音不同,应用了音调的知识,故C错误;D、空调的作用是降低室内温度,风扇的作用是加快身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降温但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2.2《核能》同步测试2 题型:单选题

在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发生危机时,核能由于其能量密度远高于化石能源,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希望.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姑的核世漏等,使各国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不得不高度重视造成核电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核废料不好处理

B. 核能发电技术还不成熟

C. 只有核裂变可控,核聚变不可控

D. 意外发生核泄漏时,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D 【解析】核电站得不到的安全保障的主要原因是意外核泄漏,会给人类造成重大危害.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2.2《核能》同步测试2 题型:单选题

(2017•绵阳)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核能发电当做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C. 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或裂变释放的核能

D. 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原子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相同

B 【解析】试题分析:核能一旦利用短时间不能再生,故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的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核能发电释放的核能是在可控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核裂变过程,而原子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是不可控的核裂变过程,故答案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作图题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解析】试题分析:经透镜折射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B. 眼镜上有灰尘

C.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D. 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C 【解析】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眼镜变模糊了,故A错误。 因为在眼镜上附着小水珠,眼镜变模糊了,故眼镜上有灰尘不符合题意。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故C正确为答案。 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不是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走了茅屋的屋顶,此句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

A. 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

B. 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屋顶下上方的压力差将屋顶掀掉

C. 风使屋顶产生向上的升力大于屋顶的重力

D. 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ABC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故A正确。 B.由流体压强特点可知,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屋顶下上方的压力差将屋顶掀掉,故B正确。 C.风使屋顶产生向上的升力大于屋顶的重力,所以能将屋顶掀掉,故C正确。 D.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答案为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