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分别是小明家上月初和月末的电能表的表盘,表盘上“16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断开其他用电器,只让电饭锅单独工作2min,指示灯闪烁32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小明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10A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911kWh
C.小明家使用的电饭锅的功率为600W
D.指示灯闪烁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消耗电能越多

【答案】C
【解析】解: A、因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A,因此小明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20A,故A错误;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5637.8kWh﹣5546.7kWh=91.1kWh,故B错误;
C、指示灯闪烁32次消耗的电能W= kWh=0.02kWh,电饭锅的功率:P= = =0.6kW=600W,故C正确;
D、因为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因此指示灯闪烁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的总功率越大,不能说明电流做的功多,故D错误.
故选C.
从电能表表盘可得到的信息:①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反映了电路消耗电能的多少;②电能表读数时,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kWh;③根据10(20)A的含义判断;④16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据此求出指示灯闪烁32次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P= 求出电饭锅的功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一块贺兰石的密度。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测贺兰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贺兰石的质量为 g,再用量杯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3,则贺兰石的密度是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研究柱形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情况,他们将高H0.15米、横截面积为S 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步浸入同一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如图所示,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计算出相邻两次实验中h的变化量△h,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r1>r2

表一(液体密度为r1

表二(液体密度为r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9~14F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9~14△F△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15、1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数据与上述的结论不相符合,简述数据与小红结论不符的原因_______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9~14△F△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9~14△F△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F除了与h和液体种类有关之外,可能还与物体自身的形状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需添加的器材为_______

器材:圆柱体甲 H=0.15 横截面积 2S;

正方体乙 边长H=0.15 横截面积 S;

圆柱体丙 H=0.2 横截面积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我国“歼15”舰载机已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辽宁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舰载机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时,以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舰载机着舰后由于继续高速运动,所以必须适时放下着舰钩,钩住甲板上的兰阻塞,达到强行减速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星期天,小明正在家中完成作业,突然听到窗外有鼓号声,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对面有一家酒店正在举行开业典礼。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鼓声是通过_____介质传播到小明的耳朵里的。

(2)小明看到敲鼓者的动作与听到的鼓声不和谐,这是由于_____

(3)如果敲鼓者的动作与鼓声相差0.2S.那么酒店大约距离小明家多远______

(4)鼓声是由_____的振动发生的。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鼓面在振动________

(5)酒店老板想要让鼓声更大一些,场面更热闹一些,鼓手应当如何去做?为什么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当开关闭合时,测得通过A点电流都是0.4A,测得乙图中通过C点处的电流是0.6A;则甲图中通过C点电流IC与A点电流IA之比为IC:IA= , 乙图中A、B点电流之比为IA:IB= , L1与L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下表给出了可供选择的几种导体,分别用a﹣d四个字母代表.

导体序号

长度L/m

横截面积S/m2

材料

a

1.0

0.4

锰铜

b

1.0

0.2

锰铜

c

0.5

0.2

锰铜

d

0.5

0.2

镍铬合金


(1)为了验证猜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应分别将导线(选填导线序号)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比较
(2)实验中,分别将b、c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Ib<Ic , 探究的是导体的的关系,可得的结论是:在导体一定时,导体越 , 导体的电阻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

B. 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张丽和唐梅同学想测量一瓶食用油的密度,他们分别选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和方法来进行测量.
(1)张丽同学用刻度尺、烧杯、水、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细线来测量食用油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1甲所示,用细线和橡皮膜把玻璃管一端扎紧,管竖直放置,开口向上,向管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随着油量的增加,橡皮膜越向下凸起,说明液体压强随着的增加而增大;
②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油柱的高度为h1(如图1甲所示);
③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装有油的玻璃管缓慢浸入水中,直至橡皮膜水平为止,用刻度尺测出管底到水面的深度为h2(如图1乙所示);
④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ρ= . (水的密度用ρ表示)
⑤分析实验过程,张丽同学测得的食用油密度值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2)唐梅同学用托盘天平、烧杯、细线和橡皮擦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a)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②将烧杯装入适量水并放在托盘天平上(如图2乙所示),调节天平重新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丙所示,则这杯水的总质量为g;
③将橡皮擦用细线绑好并浸没入水中(未接触烧杯,如图2丁所示),记下天平平衡时的示数为163.2g;
则该橡皮擦体积V=cm3
④将橡皮擦从水中取出,同时把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用干毛巾擦干橡皮擦和烧杯;
⑤将烧杯装入适量食用油并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记下天平平衡时的示数为142.2g;
⑥用细线将橡皮擦浸没入食用油中(未接触烧杯),记下天平平衡时的示数为151.0g;
(b)则食用油密度为ρ=kg/m3
(c)橡皮擦由橡胶制成,水分和油类都有可能被吸入,假设橡皮擦在实验过程中不吸水,但会吸少量的油(体积不膨胀),则由此方法测得的食用油密度将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