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上表中.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动力臂测量错误
动力臂测量错误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D
D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在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每一次实验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出缺少的数据.
小明的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弹簧测力计,动力臂没有在杠杆上,但是读动力臂时,读的是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错误的.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要完成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解答:解: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在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杠杆左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1)实验1,因为F1l1=F2l2,所以,1.5N×10cm=1N×l2,所以,l1=15cm.
实验2,因为,F'1l'1=F'2l'2,所以,1N×20cm=F'2×10cm,所以,F'2=2N.
(2)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力臂是如图红色的,没有在杠杆上,动力臂测量错误.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要完成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归纳物理规律,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故答案为:水平;左;(1)15;2;(2)动力臂测量错误;(3)D.
点评: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在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调节和天平的平衡调节性质是相同的.
杠杆平衡条件是杠杆平衡计算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和小亮在实验室分别做了二个小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分别遇到了不同的困惑,有些困惑,需要你帮助解决.
(1)小明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甲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你认为小亮的“方案”是
可行
可行
(可行/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
实验中要尽量在光屏上得到最亮最小的光斑才停止移动光屏
实验中要尽量在光屏上得到最亮最小的光斑才停止移动光屏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
(2)小亮的实验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在完成教材中的探究任务后,又多加了一个弹簧测力计继续进行探究.他的困惑是:在如图乙所示杠杆已经平衡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测弹簧拉力的力臂.请你在图乙中帮小明作出弹簧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弹簧秤拉着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
利用二力平衡知识间接测量f
利用二力平衡知识间接测量f
,在木块上加砝码后,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将
变大
变大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如图2所示,是小明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当在杠杆左端距离O点二个格子的位置挂了三个等质量的钩码,当在另一端距离O点三个格子的位置挂两个等质量的钩码时,此时杠杆刚好平衡,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再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释放后观察到的现象将是什么?
小王认为:杠杆仍能保持平衡;小李认为:杠杆将顺时针转动;小赵认为:杠杆将逆时针转动;你支持
小李
小李
的观点,理由是
左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小于右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积
左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小于右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积

小明在实验后,用直尺AB制作杆秤,他在0刻度处用细线悬挂一个秤盘C,在3cm刻度处用细线D悬吊起来.他提起细线D“秤杆”(直尺)不能静止在水平位置.于是,他在秤盘悬线P处粘上适量的橡皮泥,使“秤杆”能在水平位置静止(如图3).他“粘上适量橡皮泥”的做法类似于“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3)如图4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
实验准备的器材有: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A;  三条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铁块C;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
下表是小红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所记录的相关数据.
测量次序 斜面粗糙程度 物重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L(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η
1 较粗糙 1.5 0.1 0.6 0.4 0.15 0.24 62.5%
2 较粗糙 3 0.1 1.2 0.4 0.3 0.48 62.5%
3 较粗糙 6 0.1 2.4 0.4 0.6 0.96 62.5%
通过分析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体的重量无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体的重量无关

若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将斜面高h变为0.2m,再将重为3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拉时,所需拉力为2N,则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75%
75%
;说明斜面机械效率与
斜面的倾斜程度
斜面的倾斜程度
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斜面的
斜面的光滑程度
斜面的光滑程度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15
15
2 1 20
2
2
10
3 1 20 1.5 10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结果不满足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是
动力臂小于20cm
动力臂小于20cm

(3)在第3次实验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从图中位置向竖直方向移动后,又向左侧移动30°角,则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过程是
先变小后变大
先变小后变大
(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4)另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某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们的实验存在什么错误?(写一条)
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之间不能相加
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之间不能相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甲  组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7

4

2

14

2

6

4

8

3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  组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3

4

4

3

2

4

5

5

4

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他们在交流时,乙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出现错误的原因。你认为乙组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请找出两条.

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为了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D.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E.将小矿石从水中取出,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1)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甲所示;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3

(2)按照这种方法测出的小矿石的密度会比实际值偏        ,原因是       

(3)小明所采取的实验方案除了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之外,还可能造成另一不良后果,即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26、(5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左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