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物重G=2.0N,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  )

A. 0, 2.0N B. 2.0N, 0 C. 2.0N,4.0N D. 2.0N, 2.0N

D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原理。拉力大小看挂钩上的物体对弹簧的拉力,A挂钩上挂一个2N,示数为2N;B挂钩上也是一个2N,示数也是2N。正确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2:3 B. 3:2 C. 4:3 D. 3:4

A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关系、质量之比和吸收的热量的之比,可利用公式△t=计算物体温度变化之比. 【解析】 由题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即:=,而=、吸收的热量之比:=, ∵Q=cm△t, ∴△t=, ∴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两只电表及导线完好。闭合开关,两只电表示数均为零。现用一个完好的电阻替换R2,再闭合开关:

①若只有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则原来的故障是

②若只有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原来的故障是

①R1、R2都开路;②R1短路;R2开路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电路可知R1、R2串联,电压表V测量R1两端电压;如果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故障是断路,若只有R1断路,则电压表会有示数;由于电压表也没有示数,故R2一定断路;用完好的电阻R替换R2,闭合电键,若只有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即电流表示数还是零,说明R1也断路;如果只有电流表示数不为零,那说明R1没有断路,但电压表示数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将R1和R2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上,R1的阻值为10 Ω,R2的阻值为20 Ω,闭合开关,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______,通电1 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______J.

1:2 24 【解析】因为R1与R2串联,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欧姆定律得: ====;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R1+R2=10Ω+20Ω=30Ω; 则I== =0.2A;R1产生的热量为Q1=I2R1t=(0.2A)2×10Ω×60s=2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实验题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______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______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_____.?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______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______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 .

刻度尺 4.5 1.8 1、2 小明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 【解析】(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知道拉力之外还需要知道橡皮筋的长度,因此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刻度尺。 (2)由表中数据知: ①当时的橡皮筋长度即为;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减去原长即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即 。 ③小丽的猜想是橡皮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 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C. 弹簧的长度跟所受拉力成正比

D.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 【解析】在拉弹簧时,弹簧伸长是因为受到了拉力,拉力是弹簧伸长的原因,弹簧伸长是拉力的结果.A、B两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同时A选项还混淆了长度与伸长的概念,所以A、B错.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总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所以C选项也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为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计算题

地球的质量是5.976×1024千克,合多少吨____?合多少克____?太阳的质量是1.989×1030千克,则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_________?

5.976×1021吨 5.976×1027克 3.3×105倍 【解析】【解析】 因为1kg=10﹣3t,所以5.976×1024kg=5.976×1024×10﹣3t=5.976×1021t; 因为1kg=103g,所以5.976×1024kg=5.976×1024×103g=5.976×1027g;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倍. 答:地球的质量是5.976×1024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首先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仔细调整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____的实像.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___和_____.

(3)多次移动蜡烛,每次只向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以上操作,小明发现,在蜡烛与透镜逐渐接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清晰 物距 像距 逐渐变大 光屏一侧 【解析】(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小明首先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仔细调整光屏的位置,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3)多次移动蜡烛,每次只向透镜移近几厘米,凸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