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精英家教网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成如图2状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4)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的实像.当发光物体在A处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向左移动到C处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则S1
 
S2.(选填“>”、“=”或“<”)
(5)小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4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用这种发光物体如图4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6)小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如图5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会看到发光体的像吗?
 
,眼睛靠近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填“能看到”或是“不能看到”)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蜡烛变短后,像的移动方向.
(3)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像的可能有多种:物体是否成像;若成像,是否成的是实像;即使成的是实像,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去解决此题.
(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而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且物距增大时,像距无限靠近一倍焦距.
(5)要解决此题,需要将发光二极管与烛焰比较,找出其优点.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更大,更容易观察其像.同时其形状规则,利用方格纸,更容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6)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实像的概念.知道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要知道在像点之前光线还未会聚成像.
解答:解:(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焦点.由图可知,焦距为:10.0cm.
(2)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
(3)前面的(2)已经说明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因此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清晰的像的原因是U<f或U=f;
(4)由图知:物体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那么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而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此时,当物距不断增大时,像距会无限的靠近一倍焦距,但永远达不到一倍焦距处,因此物体向左移动的幅度要大于像向左移动的幅度;所以,当发光物体放置在C点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会相应的增大;
(5)这种发光体的亮度大,成的像更清晰,同时其形状规则,利用方格纸更容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6)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侧;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所以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
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 10.0;(2)上; 
(3)U<f 或 U=f;        
(4)倒立放大;左;>;
(5)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6)不能看到;不能看到;能看到.
点评:本题中所提供的实验装置较为新颖,很值得推广和借鉴.这是一个有一定创新性的装置,利用这一装置更容易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倒正的关系.本题考查的知识都非常简单,是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镇江)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
最小最亮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10.0
10.0
cm;
(2)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3)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倒立、放大
倒立、放大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移动距离s′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⑴ 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       cm;

⑵ 小明按图(2)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⑶ 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_______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的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移动距离s′ _______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______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______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移动距离s′______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cm;
(2)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移动距离s′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