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刻度尺的作用的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

(6)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个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较黑暗 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2 无论如何移动蜡烛都观察不到像与物体重合 到镜面的距离 大小 不合理 实验次数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解析】(1)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阳山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Λ”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 ________轻小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力的单位是 ________

吸引 运动状态 牛顿 【解析】(1)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条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铝箔条在引力的作用下旋转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是牛顿. 故答案为:吸引 运动状态 牛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果想用电流表测电铃工作时的电流,下面电路图设计正确的是(  )

A. B. C. D.

D 【解析】【解析】 A、C、因为电流表与电铃串联,但电流是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因此A、C选项错误;B、因为电流表与被测电铃并联,因此B选项错误; D、该电路符合电流表的正确用法,故D选项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 【解析】解答: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A. 手感觉疼痛,原因是手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圆珠笔芯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手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手是施力物体,圆珠笔芯是受力物体,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圆珠笔芯发生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圆珠笔芯形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 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 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 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D 【解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也施加力的作用,选项A说法错误;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选项B说法错误;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选项C说法错误;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故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选项D说法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遵循的是光的_________定律,后者是由光的___________规律决定的.

反射 直线传播 【解析】桥在河里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立竿见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反射;直线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方向”或“负方向”),其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负方向 等于 4.5. 【解析】蜻蜓点水时,先点的波形半径大,后点的波形半径小,故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负方向,由三个波纹刚好内切,可得每次点水时恰好点在上一次点水的波形上,故平均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蜻蜓第一次点水位置距离O点10m,第三次点水位置距离O点1m,则三次点水间隔9cm,历时2s,故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4.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大于20厘米; B. 一定小于8厘米;

C. 一定在10厘米到16厘米之间; D. 一定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

D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0cm>2f,2f>16cm>f,解得8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