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迅速下压活塞筒内气体温度升高
B.
两手互相摩擦手会感觉发热
C.
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感觉发热
D.
寒冷冬天用暖水袋取暖

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解答 解:A、迅速下压活塞筒内气体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两手互相摩擦手会感觉发热,属于克服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感觉发热,属于克服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寒冷冬天用暖水袋取暖是热量发生了转移,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3.6V,以下正确的是(  )
A.L1电压3.6VB.L2电压3.6VC.电源电压3.6VD.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日光的色散现象,白光是复色光(选填“单色”或“复色”),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  )
A.蜡烛B比蜡烛A小
B.若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会变大
D.不管怎样移动蜡烛A,像始终大小不变且与蜡烛A等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0.4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VAB=0.25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对.理由是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从A点由静止释放和从B点由静止释放通过下半程的速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元宵节放烟花,小明同学看到烟花后2秒才听到烟花的爆炸声,那么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大约是68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电器中主要部分是电动机的是(  )
A.电铃B.电话C.取暖器D.洗衣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几个环节,体育课时,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吸铁石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分析与论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仔细阅读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装置,主要是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喇叭组成(如图).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是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一束较强的红外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3)红外线不能(“能”“不能”)穿透人体;
(4)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说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请简述你的方法: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用一本书挡在中间,看能否正确控制电视机;
(5)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列举一例:诊断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