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请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的错误之处是_____;

(2)第2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

(3)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出了水的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7℃.由图象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

(4)实验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不是酒精产生了疑问,查液体沸点表得知酒精的沸点为7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由此断定红色液体_____(选填“是”或“不是”)酒精.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烧杯底部接触 96 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不是 【解析】(1)由图知道,实验操作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这样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它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它的读数为96℃; (3)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4)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为78℃,因此温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金属导体如铝在-271.76 ℃以下,铅在-265.95 ℃以下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白炽灯的灯丝、电动车内线圈、电饭锅及电熨斗内部电热丝都用超导材料制作,当用电器通电时,假设这些导体的电阻都变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炽灯仍能发光且更省电 B. 电动机仍能转动且效率更高

C. 电饭锅仍能煮饭且效率更高 D. 电熨斗仍能熨烫衣服且更省电

B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没有电阻,白炽灯将不能发光,电饭锅与电熨斗都是利用电阻丝发热来工作的,如果没有电阻它们将都不能工作,故ACD错;电阻越小,是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越小,转化成的机械能越多,效率越高,故D正确;应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综合题

在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像距V、焦距f在数值上满足的关系.小花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发现,保持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不变,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两个清晰的像,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的位置向蜡烛移动15cm得到第二个像.她通过分析得出第一个像与蜡烛相比是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第二次成像时物距为__cm.如图,A′B′是物体AB的像,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_________ .

缩小 15 . 【解析】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u、像距v、焦距f满足,由题知u+v=45cm, 所以第一次成像时,物距为u,像距为v=45cm﹣u;第二次成像时,物距u′=u﹣15cm,像距v′=60﹣u, 则: ; ; 两式联立,解得:u=30cm f=10cm.v=45cm﹣30cm=15cm, 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的位置向蜡烛移动15cm得到第二个像,这说明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来矫正

A 【解析】 试题分析: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是虚像.故B错误;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C错误;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凹透镜来矫正,故D错误;故应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C. 像变大,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B 【解析】试题分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变小,综上分析可得,选项B正确;故应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1300s的时间逃生.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次声波的速度和传播的距离,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次声波传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2)已知海浪的推进速度和传播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海浪到达陆地所用的时间;由两次时间可求出时间的差值. 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红外线 【解析】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故答案为:红外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2017-2018学年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用焦距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____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______________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②____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③____.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____(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暗 上 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放大镜_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解析】(1)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 (2)由数据知,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实际应用是照相机;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它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音调 空气 声源处 【解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琴弦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手机能响铃,故是声源,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