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毕业升学第二次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8分)小明设计如图A所示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左右.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20Ω0.5A)、R2(50Ω0.5A)、R3(500Ω1A).

(1)实验前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B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请你在图A中补上两根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小明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C),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W.在多次测量中,小明还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发现用久了的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灯泡亮度明显偏暗,灯泡亮度偏暗的原因是灯丝发光时发生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变细,消耗的实际功率变小的缘故.

(5)灯泡的功率测量完毕,小明用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更换电路中的灯泡,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出五组数据,描点作图得到如图D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则小明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选填“R1”、“R2”或“R3”).在第三次实验中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王同学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

A. 2.36cm

B. 2.357cm

C. 2.35cm

D. 2.4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他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所示),则C处应放置__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

(2)实验后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成像规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可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则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

D.若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

A.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所成的像有可能相同

B.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

C.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__ (远/近)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 平面镜中的像

B. 路灯下的人影

C. 天空中的彩虹

D. “弯折”的铅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中考练习题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哪个实验小组的方案好?请你说明原因____

(2)下表是一个小组的测量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28

32

36

40

44

48

48

48

54

60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海波熔点是_____℃.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分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中考练习题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二)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是_____________的应用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