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离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分析 根据题意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路程加上汽车在2s内行驶的路程的和的一半即为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就为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

解答 解: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12m/s×2s=24m,
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2s=680m,
那么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s″=$\frac{1}{2}$(s+s′)=$\frac{1}{2}$×(24m+680m)=352m,
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 s1=s″-s=352m-24m=328m.
答: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为328m.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一艘游船自重为8×103N,当空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受到的浮力为8×10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明用量筒、溢水杯、小烧杯、水和细铁丝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对一个实心塑料球密度的测量,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把相应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小球漂浮时的排水体积 V1/cm3小球浸没时的排水体积 V2/cm3小球的质量
m球/g
小球的密度ρ/(kg•m-3
1824180.75×103

小红想利用天平和小塑料球,测量未知溶液的密度,已知小球密度小于未知溶液密度,且不相溶.(实验中液体均不溢出)她的做法是:
(1)将烧杯装有适量的水,置于天平左盘中,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1
(2)再用细铁丝将小球缓慢压入水中,且不碰到容器底,小球浸没时,测得天平示数为m2
(3)将烧杯装有适量的溶液,置于天平左盘中,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3
(4)再用细铁丝将小球缓慢压入溶液中,且不碰到容器底,小球浸没时,测得天平示数为待测液体密度表达式:$\frac{{m}_{4}-{m}_{3}}{{m}_{2}-{m}_{1}}$•ρ(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a、b是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b的质量为64g,体积为12cm3,如果其中一个球是实心的,那么,这个实心球应该是a(a/b),这种金属球的密度是8×103kg/m3,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4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下列数据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符号:
(1)一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2)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玉兔号”月球车继续绕着陆器行驶,从不同角度与着陆器多次互拍.2013年12月22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月球车进行了第5次互拍,并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清晰全景照片,标志着两器互拍任务圆满完成.随后,月球车“告别”着陆器,开始月面测试工作,并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
(1)“玉兔号”月球车可以使用电动机(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驱动,最高可跨越25cm障碍物,当前方3m处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障碍探测器不能利用超声波(激光/电磁波/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
(2)月球上的引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如果“玉兔号”自身质量按150kg计算,当玉兔号到达月球表面后,质量为150kg,它在月球上的重力为250N.
(3)“玉兔号”月球车行进速度可达6cm/s,前方120米有一目标样品,“玉兔号”月球车还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到达?(若有小数只保留一位)
(4)若以正在前进的“玉兔号”月球车为参照物则着路器是运动的.(填:“静止或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同学们在水平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甲、乙接触面都为相同木板,丙接触面为毛巾),请你补全下列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猜想一是正确的,其结论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得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这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因为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4)要想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基础上,需要改变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同学们利用细玻璃管等器材“测量气泡的速度并探究运动规律”.
(1)测量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时,一般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选填“快”或“慢”),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3)如表为同学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路程s/cm01020304050
时间t/s012345
分析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气泡速度为0.1m/s,且做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下落的石块碰到地面时,石块与地面之间将有力的作用,就石块受到的力来说地面是施力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