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政府办实事,群众得实惠.公共自行车已成为龙湾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图所示,小军同学骑着公共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公路两旁的房屋B.他骑的公共自行车
C.公路两旁的大树D.对面驶来的小汽车

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 解:小军同学骑着公共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
A、小军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小军相对于自己所骑的自行车,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C、小军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小军相对于对面驶来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其原理如图.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核聚变.
(2)1950年苏联人提出“人造太阳”解决人类能源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法等国发起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中国后来成为参与国之一.这场“追梦旅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使其真正投入商用、变成每家每户可以用的电,可能至少还需要几十年.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AB.(可多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能表的表盘,上面的字样分别表示这只电能表的工作电压是220V,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1kW•h电能,该表转盘转过2500r,图中电能表的示数为125.8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请根据人造连通器--船闸的示意图,说明船从上游驶向下游时船闸的工作原理.答:当有船需要经船闸从上游到下游时,首选要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使上游水道和闸室构成一个连通器,当闸室水面和上游水面相平后,打开闸门D,船平稳驶入闸室;当闸室水面和下游水道的水面相平后,打开闸门,船就可以驶向下游.
(2)潜水员到三峡库区20m深处,若他身体表面积约为2m2,他受到水的压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给电磁铁通电,条形磁铁及弹簧在图中位置静止,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滑动时,下列关于电流表示数和弹簧长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弹簧的长度增加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的长度增加
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弹簧的长度减小
D.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的长度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
(2)要实现探究目标,能否选择图乙中的B和C两图示实验,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使光线的入射角度相同;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甲图中:A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N,它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所做的实验,请你帮他下个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乙图是另一位同学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而做的实验,他需补上一个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小空桶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7.画出图中光线透过透镜后的光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关于他们成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
B.
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实像,是光的反射成像
C.
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虚像,是光的折射成像
D.
自制照相机--可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实像,是光的折射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