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等六校联考初三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他设计了如图(甲)、(乙)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根据如图(甲)、(乙)实验判断小球刚到水平面时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A.只与小球起始点的高度有关

B.与小球质量和起始点的高度有关

C.与纸盒质量和小球起始点的高度有关

D.与小球质量、纸盒质量、小球起始点的高度三者都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初三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B.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人测得一本书正文200页厚度为8.0mm,则该书正文每张纸厚度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区初二期末物理卷(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物理量估计合理的是( )

A.中学生一只鞋的长度约为24dm

B.人洗澡的水温以60℃为宜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g

D.一节自习课的时间为40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八年级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这些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当水温接近50℃时,就会听到水中发出较响的声音,同时杯底及杯壁上会看到 (大量/较小/极小)气泡.

(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 ℃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从小强绘制的图象以及实验过程来看,水沸腾前温度升高时,并不是均匀升高的,而是先快后慢,越接近沸点,温度上升越慢,你能说一说其中的道理吗?(写出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