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mB.变大  5mC.不变  6mD.不变  8m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

解答 解:
(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
(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
故选C.

点评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室内煮咖啡,很快能闻到香味,煮沸后香味更浓,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暗室中,将一束绿光照在绿叶陪衬的红色玫瑰花上,你看到的是(  )
A.绿叶  红花B.绿叶  黑花C.绿叶  绿花D.黑叶  红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A、B两物体在拉力作用下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物体所受拉力较大B.A物体所受拉力较大
C.运动较快的是B物体D.做功较快的是A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CBDEA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选填“左”或“右”),若仍不能平衡,再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9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3.1×103kg/m3
(4)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简要的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②将小矿石慢慢浸没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溢出水  的总质量m2.③利用V=V=$\frac{{m}_{水}}{{ρ}_{水}}$=$\frac{{m}_{2}-{m}_{1}}{{ρ}_{水}}$得出小矿石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已知此处海深为4.5km,则经过多长时间可以收到时海底返回的声波.
(1)这种声波的反射现象,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同时说明超声波在液体中可以传播.
(2)超声波测位仪操作员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耳朵直接听到从海底返回的声波.
(3)超声波测位仪发出声波后经过多长时间可以收到时海底返回的声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完全燃烧300g干木柴所放出的热量有50%被质量为5kg的水吸收,已知干木柴的热值为1.2×l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水的初始温度是30℃,那么,吸收了这些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设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3V,电压表测量的是电灯L2 两端的电压,读得其示数值为1.9 V,则电灯L1两端的电压为1100 m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面是一些实验时的图片,请根据要求回答:

(1)甲图中单摆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乙图中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3)丙图中在一支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向其中注水至一半的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处做一标记,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液面的位置下降,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4)如图丁,在一个广口厚玻璃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住,通过塞上的孔向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瓶中上出现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瓶内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5)图戊发生的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