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分别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6

2.5

2.4

2.4

2.3

(2)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为________ N,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有关.

(3)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 Pa.

(4)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________ Pa.(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答案】2.7 0.1 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1.3×103 200 减小 420

【解析】

(1)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根据指针对应的刻度读数;

(2)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根据控制变量法,找出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确定浮力大小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4)在步骤D(或E)和F中,根据铜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等于自身的体积)列方程,求出液体的密度;

(5)由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缓慢向烧杯内加水,铜块受到的浮力增大,由此判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求出铜块刚好浸没时,其上升的高度,从而确定水面上升的高度,根据△p=ρg△h求出增加的压强.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步骤A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

(2)由铜块的重力和表中对应的示数,在实验步骤中B中,铜块所受浮力F=G-F=2.7N-2.6N=0.1N;

(3)实验步骤由B到步骤D,铜块浸入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F越来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步骤A、E、F,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的是液体的密度,因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根据F=G-F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4)在步骤E、F中,铜块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水=2.7N-2.4N=0.3N、F浮盐=2.7N-2.3N=0.4N,铜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其本身的体积,故V排水=V排液,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ρ盐水×103kg/m3=1.3×103kg/m3

(5)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等于其受到的浮力F=0.1N,

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200Pa.

缓慢向杯内加水,铜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在步骤B中,铜块浸入水中的深度:

hB=0.02m=2cm,

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所加水的深度h=6cm-2cm=4cm=0.04m,

因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原来的2倍,浮力为原来的2倍,F′=2×0.1N=0.2N,

由于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故弹簧缩短了2×0.1cm=0.2cm=0.02m,

即铜块上升的高度h=0.2cm=2×10-3m,

故还应再加2×10-3m深的水,所以,增加的水的深度共计△h=0.04m+2×10-3m=4.2×10-2m,

故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

△p=ρg△h=103kg/m3×10N/kg×4.2×10-2m=420P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幅图中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正在进行空中加油的飞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B. 乙图中向两纸中间吹气,两纸向中间靠拢,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C. 丙图中小孩用力水平推箱子,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 丁图中用较大的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的阻值为20Ω.R2的阻值为10Ω.当S闭合,S1、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1)求电源电压。

(2)求通电10s内电路消耗的电能。

(3)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3A,求R3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将密度为ρ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ρ大于ρ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小球A的质量为32g B. 小球B的质量为8g

C. ρ1ρ2之比为2:3 D. ρ1ρ2之比为24: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试验中的无人驾驶太阳能汽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测试人员可以通过电磁波远程操控汽车

D.太阳能汽车在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cm;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水未溢出),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是1:1

B. 甲、乙两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是5:3

C. 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2

D. 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张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在已经调节好平衡的杠杆上挂上钩码,所处的状

态如图所示,此时他应移动_____ (选填平衡螺母钩码),使杠杆在_____位置平衡,然后测出动力、阻力及_____;实验中他改变钩码的个数及位置,进行了多次测量,其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