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规律现象的是(  )

A. 筷子变弯折

B. 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C. 在墙上投出的手影

D. 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A 【解析】【解析】 A、水中部分的筷子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看起来在水面处筷子好像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山峦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2.3太阳能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节能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关于节能灯的设计解释合理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小风扇是用来给太阳能电池板散热的

C.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A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风能和太阳能是能量巨大的资源,现在科学家都在设计装置利用它们的能量; 风扇式发电机可以通过风吹动扇片转动,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 A、这种新能源的路灯,“肩扛”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以A正确; B、小风扇的作用可以把风能转化为电能,不是用来散热的,所以B错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同步测试1 题型:单选题

根据媒体了解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 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 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 机动车排放尾气

C 【解析】粉尘随风飘扬可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会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机动车排放尾气中也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其它污染物,而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不会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故ABD是合理的,C不命题,符合题意。 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1分)物体位于凸透镜前 20cm 处,此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_____。

10cm<f<20cm 【解析】【解析】 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处,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则有:f<u<2f,即f<20cm<2f,解得:10cm<f<2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1)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2)如图2所示,秒表读数是_____s.

(3)如图3所示,该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

1.83 338 37.8 【解析】【解析】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3.8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83cm﹣2.00cm1.83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  )

A. 轻敲音调高 B. 轻敲响度大 C. 重敲音调高 D. 重敲响度大

D 【解析】【解析】 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重敲响度大,与其他因素无关.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

(1)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套实验装置好一些。

(2)如图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

(3)如图丙是使用B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像,从图像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丁中的________图

(5)若将A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纸板拿走,并在A、B两个装置中分别放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还可用它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101 增大 温度不变、吸热 A 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解析】(1)由图示可知,A加热装置中的烧杯上有盖子,可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缩短加热时间,故应选A;(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101℃,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增大,沸点升高;(3)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水在沸腾前,水中的气泡是越向上越小的,故A应是沸腾前的状况;(5)若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2.2《核能》同步测试2 题型:综合题

填空完成下面的叙述

(1)核电站是利用 能来发电的,其能量是原子核发生了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

(2)如图中的核辐射标志是

(3)一般用水来给高温的核反应堆降温,这是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4)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说法中需要改正的是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

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

D.及时将生活垃圾,废电池装在一起丢人垃圾箱.

(1)核;裂变;(2)C;(3)热传递;(4)D. 【解析】试题分析:(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时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2)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4)根据选择项中的物理情景,结合对应的节能与环保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 (1)由于核裂变是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 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 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 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 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D 【解析】A、音乐声影响了小明的生活,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与噪声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喇叭声会对周边的群众造成噪声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停止施工后,就可以有效的防治噪声,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