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磁铁磁场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当指针指示的数值增大时,表示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则电磁铁的A端为
 
极(填“南”或“北”).E为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2)小明将开关S打到a点,并向下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他发现指针指示的数值越来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电磁铁线圈匝数一定时,
 
,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小明为了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时,将开关S从a点换到b点,同时观察并比较两次指针指示的数值,他发现两次指针指示的数值几乎相同.你认为导致出现这种错误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各实验器材均完好).
(4)电磁铁的原理主要应用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的磁效应最先是由科学家
 
(填人名)发现的,请你再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应用到电磁铁的设备
 
分析:(1)具当指针指示的数值增大时,表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能看出,此时的指针应向左偏,故该通电螺线管应排斥小磁片,故能判断该螺线管的N、S极;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从而可得出电源的正负极;
(2)当向下调节滑片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指针的示数变化得出电磁铁磁性的变化,从而得出电磁铁磁性与电流的关系;
(3)当将开关S从a点换到b点时,由于接入电路的螺线管变长,即电阻变大,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因此导致得出错误结论;
(4)奥斯特实验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解答:解:(1)据图能看出,此时的指针应向左偏,故该通电螺线管应排斥小磁片,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该螺线管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故A端是S极;
根据安培定则,电流应从电磁铁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所以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
(2)滑片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指针指示的数值越来越大.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可得:电磁铁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验证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线圈匝数有关,即需要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线圈的匝数看电磁铁的磁性有何变化即可;当将开关S从a点换到b点时,由于接入电路的螺线管变长,即电阻变大,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于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流不变,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果;
(4)电磁铁的原理主要应用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的磁效应最先是由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生活或生产应用到电磁铁的设备有:电铃、空气开关、电磁起重机、电话听筒、自动水位报警器等.
故答案为:(1)南;正;(2)电流越大;(3)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流不变;(4)奥斯特;电铃(或空气开关、电磁起重机、电话听筒、自动水位报警器.)
点评:此题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实验中通过指针的偏角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中还涉及到了安培定则、磁极间的作用、电源极性的判断及电磁铁的应用,考查得很全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
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调整R′的阻值,使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资阳)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所测得的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序号 橡皮膜在液体中深度/cm 橡皮膜在液体中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5.2
4 10 朝上 9.8
5 10 朝侧面 9.8
6 15 朝上 14.7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3
3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黄陂区模拟)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方法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小明同学按图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依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86
86
g,牛奶的密度为
1.2×103
1.2×103
㎏/m3.小明同学所测出的牛奶密度比真实值偏
,判断的依据是
烧杯中的牛奶没有全部到入到量筒中,测得的牛奶体积偏小
烧杯中的牛奶没有全部到入到量筒中,测得的牛奶体积偏小

(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减少实验误差,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乙、丙、甲
乙、丙、甲
.(填甲、乙、丙三个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
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调节R′的阻值,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
调节R′的阻值,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断开
断开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置在
最大阻值(或右端)
最大阻值(或右端)
处.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
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滑动变阻器R1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保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
保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

(3)小彤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将A、B两点间10Ω的电阻更换为2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
B
B

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