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测定一只金属螺母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螺母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螺母质量为 g.

(3)将用细线系住的金属螺母放入装有30mL水的量筒内,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体积为 cm3.

(4)金属螺母的密度为 g/cm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威海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某型号电动轮椅工作原理示意图。开关S1和S2由绝缘操纵杆控制,能同时接“1”或接“2”,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24V保持不变,R2的阻值为10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00W,额定电压为24V。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开关S1和S2同时接 _________时,电动轮椅前进;电动轮椅既能前进又能后退,是因为电动机线圈中电流的___________能够改变。

(2)当电动轮椅后退时,电流表示数为1A,此时电动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_________?

(3)当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时,电动轮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的速度为2m/s,若此时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有75%转化为电动轮椅前进的机械能,此时电动轮椅受到的阻力是多大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示数是23 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N/kg。下列判断中( )

①物体的质量是2.8 kg;

②物体的体积是1×10-3m3;

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 N;

④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底面的压强减小了260 Pa。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雨后的彩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茶杯的变迁

在古老的欧洲流行一种陶瓷茶杯,叫梨形杯(如图所示),它较大的杯口使茶水有令人满意的变凉效果.下部球形设计茶杯有较小的表面积和较大的容量,这种设计又能使茶水保温很长时间,让你长时间谈话时可以细品热茶.梨形杯在欧洲沿用数百年后,被廉价的圆柱形玻璃杯所代替,因为玻璃把手的发明,使玻璃杯得以更加方便地使用.

(1)如果玻璃把手的材料用金属材料替换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玻璃杯除设计把手之外,还有哪些设计解决了玻璃杯使用的不便,请列举一例

(3)试解释陶瓷梨形杯能使茶水保温很长时间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一个 杠杆;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则抬起车把的力F为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房间里准备安装一盏吊灯和一盏壁灯,要求它们能根据需要各自独立工作,下列设计的四种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益阳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70℃时,吸收的热量是 J,这些水吸收的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焦炭放出的热量 。【c水=4.2×103J/(kg·℃),q焦炭=3×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张掖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向下运动,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图甲是控制两球的 相等,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2)图乙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