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球的重心在球心,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心。物体的重心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在物体上。

不一定 【解析】解答:题干给的两种情况中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但并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如一个密度均匀的金属环的重心在环所形成圆的圆心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_____,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就是_____。

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用符号建立等式为F浮=G排=ρ液gV排进行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如图表示的是其中的_____冲程.

做功. 【解析】【解析】 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火花塞喷出电火花,是做功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 玻璃表面太光滑

C 【解析】试题分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这两个力要在分子间距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起作用,如果分子间距过大,这两个力都不起作用了,“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因为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故应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观察悬线OA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________。这个实验现象表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的。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解析】解答: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观察悬线OA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实验现象表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这是由于( )

A. 它的重心比较高

B. 它的重心是变化的

C. “不倒翁”的重力较小

D. 它的重心较低,歪倒时重心总在偏倒的另一面,重心总把它拉回原位置

D 【解析】解答:不倒翁上小下大,重心在不倒翁的下半部,重心位置很低,由于不倒翁的重心位置低,歪倒时重心总在偏倒的另一面,重心总把它拉回到原位置。所以“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风吹草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风是施力物体

B. 草是受力物体

C. 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 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 【解析】解答: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加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到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由此可判断:当风吹草时,风对草施加吹的作用是施力物体,草受到风的吹的作用是受力物体.因此AB正确;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风吹草时,风对草施加一个力的作用,同时风也受到草的力的作用.因此C不正确;草由静止变为运动、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处。

焦点 【解析】由凸透镜的作用知,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焦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μ/cm

像距ν/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5

5

不需填写

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⑵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⑷实验中,某同学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下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⑹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右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缩小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___(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0 同一高度(透镜的主光轴上) 倒立 缩小 实像 远离 将凸透镜向下移到适当的位置(其他正确答案也可以) C C 【解析】答:(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①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