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C.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刹车制动”时,卫星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了制动力,这里用到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这一物理知识.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是______的。(选填“改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面光滑的小车与球A、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且mA>mB,小车突然受阻力而停止,则两小球在落地前( )

A. A与B一定能相碰 B. A与B可能相碰

C. A与B一定不能相碰 D. 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 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不变,R1为压敏电阻,R2是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压敏电阻R1的阻值随压力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压敏电阻R1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时,电流表示数也逐渐增大

B. 当电流表示数为0.32A时,压敏电阻R1受到1 N的压力

C. 若该电路连续工作10min,电阻R2 产生的热量为864J

D. 当R1受到的压力为2 N时,整个 电路消耗电功率5.04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刚想了解花生油的密度:

(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___的.

(2)测量前,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如图的位置,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移动.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8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

(4)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_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__.(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 kg/m3~0.93×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铜和铝的密度之比为89:27,分别用铜和铝制成质量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则铜线和铝线的长度之比为 ( )

A. 1:1 B. 89:27 C. 27:89 D. 892:2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火炬较轻巧,火炬外壳使用到金属材料铝,这主要是因为( )

A. 铝的密度大 B. 铝透明度好

C. 铝的导电性好 D. 铝的密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