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___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则像的大小将逐渐___.

10 变大 【解析】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0cm;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将逐渐变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B.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

C. 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可能会发生温度的转移

D. 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

D 【解析】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 【解析】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而对于弹簧来说,只有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才与伸长量成正比,故C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

A. 500 kg B. 50 kg C. 5 kg D. 0.5 kg

B 【解析】A. 500kg太大,不符合一个中学生的质量;B. 50kg,比较符合一个中学生的质量;C. 5kg,太小了,不符合一个中学生的质量;D. 0.5kg,太小了,不符合一个中学生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所示,若蜡烛、凸透镜在当前位置,应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填“照相机”或“放大镜”)上.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燃烧逐渐变短时,为了使像还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填“上”或“下”)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

同一高度 左 缩小 照相机 放大 上 【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u>2f,则像距应在f和2f之间;而此时的像距为30cm>2f,所以应减小像距,应向左移动光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是照相机;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右侧为幻灯机,左侧为其原理图.当放映幻灯片时,物距_______(填“大于2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像距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__(填“实”或“虚”)像.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大于 实 【解析】由左图可知,此时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2f>u>f;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解析】试题分析:距离凸透镜26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6cm=2f,则f=13cm;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0cm处时,此时物距u=10cm,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ABC错误,D正确;故应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一容器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540克,放入一块质量为135g的金属块后溢出50cm3液体,这时总质量为635克,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溢出液体的质量.

(3)该液体的密度.

(1)2.7g/cm3;(2)40g.(3)0.8g/cm3. 【解析】(1)金属块的体积: , ,金属块的密度: ; (2)溢出液体的质量: ; (3)液体的密度: . 答:(1)金属块的密度为2.7g/cm3; (2)溢出液体的质量为40g. (3)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2017-2018学年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几个透镜中哪个是凹透镜( )

A. B. C. D.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对图中的四个镜子进行辨认,符合中间厚边缘薄的就是凸透镜,符合中间薄四周厚的就是凹透镜. 【解析】 (1)凹透镜的定义为:中间薄四周厚的镜子,根据定义可知C图中镜子符合定义. (2)凸透镜的定义为:中间厚边缘薄的镜子,根据定义可知图中ABD为凸透镜;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