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明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a.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b. 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c. 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d. 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字母);

(2)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bc 体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 【解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然后点燃蜡烛做实验,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该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多措几次实验,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题型:填空题

冬天早晨起来,窗户玻璃上有水珠,这是_______现象,水珠在玻璃的_______(内或者外)侧,外面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类似于_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同时这也是显微镜____________(选填“物镜”或者“目镜”)的成像原理。

液化 内侧 凸透镜 目镜 【解析】冬天窗玻璃上的水珠,是屋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所以在玻璃内侧; 水珠呈球形,中间厚,边缘薄,所以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焦距以内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 显微镜的物镜首先把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此实像再通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所以能看清细小的物体,则上面的现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 全册综合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图甲为某小汽车测定油箱内油量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x为压力传感器,它的电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表A为油量表,它实质是一只电流表,油箱内油量的变化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显示出来;R0是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15V;油箱位于压力传感器Rx上,空油箱重60N。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该油箱加满油时,电流表指针恰好指示最大刻度,求:

(1)加满油时,R0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加满油时,Rx的阻值是多少?

(3)当油箱里还剩40L油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1L=1dm3,取g=10N/kg,ρ汽油=0.7×103kg/m3)

(1) 3V;(2) 20Ω;(3) 0.33A。 【解析】(1)由图知道,R0和Rx是串联的,因为R0是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当该油箱加满油时,指针恰好指示最大刻度0.6A,此时R0 两端的电压是:U0 =IR0 =0.6A×5Ω=3V; (2)电源电压是15V,加满油时R0 两端电压是3V,故此时Rx 两端的电压是:Ux =U-U0 =15V-3V=12V,所以,Rx的电阻是:R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 全册综合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C 【解析】A、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A错误; B、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故C正确; D、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一矿石样品的质量为58g,将其放入盛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样品完全浸入酒精的液面上升至70mL处。已知空量筒质量为60g(g取10N/kg,酒精密度为0.8×103kg/m3,1mL=1cm3)求:

(1)矿石的密度;

(2)将矿石样品放入盛酒精的量筒中后,三者的总质量;

158g 【解析】(1)样品矿石的体积:V矿石=V总-V酒精=70mL-50mL=20mL=20cm3, 矿石的密度: ; (2)量筒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50mL=50cm3, 酒精的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50cm3=40g, 将矿石样品放入盛酒精的量筒中后,三者的总质量:m=m酒精+m量筒+m矿石=40g+60g+58g=158g; 答:(1)矿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凸透镜是应用广泛的光学元件之一,它对光具有__________作用。当某一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内时,成__________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会聚 放大 【解析】凸透镜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像,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内时,成放大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 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只可以传递能量

A 【解析】A、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故A说法正确;B、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说法错误;C、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三种途径,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说法错误;D、声音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B超”是利用了声音获得信息,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 摩擦力同步检测 题型:单选题

分析以下摩擦,属于有害的是 ( )

A.写字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

B.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骑车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

D.皮带传动时,皮带与转轮之间的摩擦

C 【解析】A、写字时,手要用力握住笔,防止笔从手中滑落,因此这种摩擦是有益的,不符合题意; B、人走路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地面对脚的摩擦力,为了防止人走路时摔倒,也要用到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因此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不符合题意. C、车轮与车轴之间采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车轴因此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符合题意. D、皮带转动时,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了新奇、美观 B. 为了寻欢作乐

C. 为了清洁房顶 D. 为了解暑降温

D 【解析】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水分不断蒸发,而水蒸发吸收热量,使宫殿内的温度降低,达到解暑的目的。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