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

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

1)你猜想 是主要原因(填“a““b”);

2)你猜想的依据是: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空气做功,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二是热传递.

本题要根据热的部位确定改变内能的方法.

答:(1)猜想:a是主要原因;

2)因为摩擦产生的热是传给整个筒壁,气筒的筒壁各部分温度接近.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将热传给筒壁,使气筒下部筒壁温度较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漂浮在水中静止时,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38.4cm3;若将此木块改放入密度为 0.8×103kg/m3的酒精中,待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的密度为0.6 kg/m3

B. 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浸入酒精中的体积之比为 54

C. 从溢水杯中溢出酒精的体积为38.4cm3

D. 木块露出酒精的体积为16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平底容器质量为0.3kg,底面积为3×l03m2,内装0.6kg的水后,测得容器中水深15cm,若将该容器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则:(忽略容器厚度,取g10N/kg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多少Pa

2)水和容器的重力大小为多少N

3)装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时,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根据图甲将电路图的实物对应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

(2)连接完后,小明稍作思考之后,就将电路改进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她这样改进有何好处?_____。(选填“AB”)

A.方便改变电阻,操作简便;

B.保护电路。

在实验过程中,他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A、B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3)小明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成反比,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

(4)小明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明每次改变电阻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

(5)正确操作实验后,小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分析下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叫_____现象,在实验开始前,_____(填“AB”)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______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佑收集了很多材料和长度都相同但粗细不同的铅笔芯。如图所示,是用他身边的器材自制的简易调光灯电路。闭合开关,夹子A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亮度应该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夹子A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他发现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他应该调换更_______(选填)的铅笔芯来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下列关于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它消耗的电能越多 B. 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它消耗电能越快

C. 用电器工作时间越长,它的电功率越大 D. 用电器的电能与其功率无关,只与通电时间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土豆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土豆块的质量m_____g;用量筒测量土豆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土豆块的体积V_____cm3;则这块土豆的密度为ρ_____g/cm3.将土豆块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其密度分别为ρρ,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ρ_____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变化。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进入水平面的______是相同的,具体的做法:___________

3)请将小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

4)根据小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